现在做新媒体,不用 AIGC 工具真的会被甩开一大截。但光会用工具生成内容还不够,得知道从生成到过审的每一步该怎么操作,不然内容要么没流量,要么直接被平台打回来。今天就把我这几年用 AIGC 做内容的实战经验整理出来,全是干货,新手照着做,能少走 90% 的弯路。
⚙️ 内容生成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步要是偷懒,后面全白搭。先得想清楚你这篇内容是给谁看的,想达到什么目的。比如你是做职场号的,目标读者是刚入职的新人,那内容就得围绕 “如何快速适应职场”“新人必备的办公技巧” 这些点来展开。别想着一篇内容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太贪心反而会失去焦点。
关键词调研必须做。打开 5118 或者爱站这类工具,输入你想写的主题,看看用户经常搜什么。比如你想写 “AIGC 工具推荐”,发现 “免费 AIGC 工具”“新手好用的 AIGC 工具” 这些长尾词搜索量不低,那就在内容里多提提这方面的信息,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
还要看看同行最近在写什么。不是让你抄袭,是找灵感。打开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搜相关主题,看看热门文章的结构、标题、开头怎么写的。比如他们都喜欢用 “我用了 30 款 AIGC 工具,发现这 5 款最实用” 这种带数字的标题,你也可以试试,但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 AIGC 内容生成实操步骤
选工具别盲目跟风。不是别人说哪个好你就用哪个。如果你主要写短文案,比如朋友圈文案、小红书笔记,那用豆包、ChatGPT 这类对话式 AI 就够了。要是想生成带数据图表的长文,可能就得用更专业的工具,比如文心一言的长文本生成功能。
提示词是核心。别只扔一句 “帮我写篇关于 AIGC 的文章” 就完事了。AI 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得把要求说细。比如 “写一篇面向新媒体小编的 AIGC 工具使用指南,要求分 3 个部分,分别介绍文案生成、图片制作、视频剪辑类工具,每部分举 2 个例子,语言要口语化,避免专业术语”。提示词越具体,生成的内容越符合你的预期。
生成的时候别一次性求多。先让 AI 写个开头和大纲,看看方向对不对。不对就及时调整提示词。比如你想要轻松活泼的风格,AI 写得太严肃,那就告诉它 “请用更幽默的语气重写,多加点网络热词”。一点一点调整,比让 AI 写完一大篇再改省力多了。
生成完第一版别急着用。先自己读一遍,看看有没有逻辑不通的地方。比如 AI 可能前面说 “某工具适合新手”,后面又说 “该工具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知识”,这就矛盾了。遇到这种情况,要么让 AI 重新写这部分,要么自己手动改。别指望 AI 能一次生成完美的内容,它只是个辅助工具。
✏️ 内容优化关键技巧
原创性是底线。AI 生成的内容很容易和别人重复,尤其是热门主题。可以用原创度检测工具查一下,比如用 CopyScape,要是原创度低于 70%,就得改。怎么改?把长句拆成短句,换点同义词,加自己的案例。比如 AI 说 “这款工具很好用”,你可以改成 “我上周用这款工具写了 3 篇公众号文章,效率比以前高了一倍,亲测好用”。
加入个人经验和观点。AI 写的内容大多是客观描述,没灵魂。你得往里加自己的东西。比如介绍一款 AIGC 工具时,加上 “我用这款工具生成标题,点击率比以前手动写的提高了 20%”,或者 “这款工具虽然功能多,但有个缺点,就是生成速度有点慢,高峰期得排队”。这些真实的体验能让内容更可信。
数据和案例要更新。AI 生成的内容里可能会有过时的数据,比如 “截至 2023 年,AIGC 市场规模达到 XX 亿”,但现在都 2025 年了,这个数据肯定没用了。你得自己去查最新的数据,替换掉。案例也一样,尽量用近 3 个月内的新案例,别老是提几年前的事,读者会觉得你跟不上趟。
排版别忽视。现在的人没耐心看一大段文字。把内容分成小标题,每段别太长,最好不超过 3 行。重点内容加粗,比如 “这款工具的优点是免费”“使用时要注意这 3 点”。可以加些表情符号分隔,比如用✨、🔍、💡这些,让版面看起来更舒服。手机上看的内容,段落之间多留空,别挤在一起。
🚦 内容过审避坑指南
不同平台的规则不一样,得提前了解。微信公众号对政治敏感词查得严,比如涉及领导人、国家政策的内容,一定要准确,不确定的别写。小红书对广告推广管得紧,你推荐产品时,别说 “这款绝对是最好用的”,换成 “我个人觉得这款挺好用的”,加个 “个人觉得” 能减少被判定为广告的风险。
敏感词检查不能少。用微信自带的 “敏感词检测” 功能,或者网上搜 “新媒体敏感词查询工具”,把内容放进去扫一遍。像 “最”“第一”“绝对” 这类极限词,能不用就不用。还有一些行业特定的敏感词,比如医疗领域的 “治愈”“根治”,教育领域的 “保过”,都得避开。
内容价值观要正。别为了博眼球写低俗、虚假的内容。比如 “用了这款 AIGC 工具,我月入 10 万”,这种夸大其词的话很容易被举报。即使侥幸过审,也会影响读者对你的信任。踏踏实实分享有用的信息,比啥都强。
图片和视频素材要注意版权。AI 生成的图片也可能涉及版权问题,最好用平台自带的正版素材库,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免费图库,小红书的正版图片库。要是用自己找的图片,去百度图片搜的时候选 “正版” 标签的,或者用 Pixabay、Unsplash 这类免费无版权图库。
📊 过审后的数据追踪与迭代
内容发出去不是结束,得看数据。打开后台,看看阅读量、点赞量、在看量、转发量这些指标。如果阅读量低,可能是标题或封面不行;点赞和转发少,可能是内容不够有价值,没能引起读者共鸣。
分析用户评论很重要。读者会在评论区说他们想看什么,比如 “能不能再讲讲视频类 AIGC 工具”“求推荐更多免费工具”,这些都是你下次选题的方向。遇到读者指出内容里的错误,要及时回复并改正,别觉得没面子,知错能改反而能增加读者的好感。
根据数据调整后续内容。如果发现写 “实操教程” 类的 AIGC 内容数据好,那就多写这类;要是 “工具测评” 类的没人看,就少写或者换种写法。比如以前测评工具只说功能,现在加上自己的使用场景,“我在写产品推广文案时,用这款工具 10 分钟就生成了 5 个版本,最后选了这个……”,让内容更接地气。
还要定期总结。每周花半小时看看哪些内容过审快、数据好,哪些被拒了、数据差。找找规律,比如发现带步骤图的内容过审率高,那以后就多加点步骤图。不断试错、调整,才能越来越顺。
做新媒体用 AIGC 是趋势,但别指望它能完全替代你。AI 能帮你省时间,但内容的灵魂还得靠你自己注入。从准备到生成,再到优化、过审,每一步都踏实做,才能产出既合规又受读者喜欢的内容。记住,工具是辅助,你的思考和经验才是不可替代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