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味文案现在太常见了,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说 AI 写的东西不好,而是那种机械感、疏离感让人读不下去。想让文案摆脱这种味道,得从根上找问题,再一点点打磨。
📝 先搞懂 AI 味文案的通病在哪
AI 写东西,总爱用长句子。从句套从句,修饰语堆一堆,读着就像在绕迷宫。正常人说话哪会这样?比如介绍一款产品,AI 可能会写 “这款具备高效清洁功能且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吸尘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家庭用户对于清洁效率与使用便捷性的双重需求”。你听听,多费劲!换成大白话就是 “这款吸尘器又干净又好拿,家里用着特方便”。
内容上,AI 容易说空话。翻来覆去都是 “优秀”“出色”“值得拥有” 这类词,没点实在东西。就像夸一个人做菜好吃,AI 可能说 “他的烹饪技艺达到了极高水准,所做菜肴风味独特”,但人会说 “他炒的辣子鸡,外酥里嫩,辣得过瘾,每次都能多吃两碗饭”。没有具体细节,怎么让人信服?
情感表达更是 AI 的短板。要么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要么煽情煽得特别假。写亲情,AI 可能会说 “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可真正打动人的是 “妈总在我加班晚归时,把菜热了一遍又一遍,说‘再晚也得吃口热的’”。没有具体场景和细节,情感就是飘着的,落不了地。
✂️ 把句子拆碎了,像说话一样写
长句是 AI 味的重灾区,必须拆。怎么拆?找到句子里的核心意思,用短句一句句说清楚。比如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功能满足转变为对个性化体验与情感价值的双重追求”,拆了之后可以是 “现在数字技术发展快。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变了。不只是要好用,还得合自己心意,能带来情感上的满足”。
短句也不能乱拆,得有逻辑。就像平时聊天,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顺理成章。可以试试写完一段后自己念一遍,念着拗口就改。比如 “这款手机拥有强大的处理器,同时具备持久的续航能力,并且价格较为亲民”,念着就有点硬。改成 “这款手机处理器很强,续航也久,价格还不贵”,是不是顺口多了?
还要注意节奏。长短句结合着来,别全是短句显得零碎,也别突然冒个长句打断节奏。比如写旅行攻略,“清晨的古镇很安静。石板路上有露水。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偶尔有卖早点的摊子飘出香味,油条刚炸好的酥脆声老远就能听见”。这样读着有起伏,像有人在耳边讲。
🌱 往文案里塞点生活里的 “碎渣子”
AI 写东西太 “干净” 了,干净得不像真人说的话。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完美表达?多加点日常里的小细节、小习惯,文案就活了。写咖啡,别只说 “口感醇厚”,可以写 “刚冲好的咖啡冒着热气,抿一口,先有点苦,咽下去嘴里回甜,杯底还沉着点没化完的糖粒”。
方言和口语词也能加。只要用得合适,就特别有烟火气。比如北方人说 “这东西真地道”,南方人说 “这玩意儿灵得很”。写美食测评,“这碗面辣得够劲,嗦一口直冒汗,赶紧吸溜口冰汽水,舒坦!” 比 “此面辣味十足,搭配冷饮口感极佳” 强多了。
还有那些 “不完美” 的表达。比如 “这电影吧,前面有点闷,看到后面突然就看懂了,走出影院还在想”,比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节奏缓慢,后半部分内涵深刻,引人深思” 更像普通人聊天。生活里的话哪有那么多精准概括,带点犹豫、带点补充,才真实。
🎭 让文案带上 “体温”
AI 的情感是 “模拟” 的,真人的情感是 “淌出来” 的。写东西时,先想想自己是啥情绪,把那种情绪融进字里。高兴的时候,句子可以短一点,跳脱一点。“中奖了!下班直奔超市,想买啥买啥,薯片要最大包的,冰棒拿了三根,走路都带风!”
难过的时候,别硬说 “心情悲痛”,写点具体的行为。“他走的那天,我把他送的杯子擦了三遍,擦着擦着发现,杯子上的花纹都快被我磨掉了”。思念的时候,“路过以前常去的那家面馆,老板问‘今天还是加双蛋?’,突然就说不出话了”。
愤怒、无奈、惊喜这些情绪,都别直接说,用动作、场景来表现。“看到那封邮件,手都抖了,鼠标点了好几次才打开,看完把桌上的笔摔在地上,又捡起来,毕竟笔没做错啥”。这样的文案,读者能感觉到字后面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 多改几轮,把 “AI 腔” 磨掉
写完别着急发,先放放。过半天再看,就像看别人写的东西,容易发现问题。读的时候,哪里觉得 “不像自己会说的话”,就圈出来改。比如 “进行一次深度阅读”,改成 “好好读一遍,钻进去看”。
找个人念给你听。别人念的时候,你闭着眼睛听,哪句听着别扭,记下来。有时候自己看觉得还行,听别人一念,AI 味就出来了。“该产品具有高效的杀毒功能”,听着就硬,改成 “这东西杀毒可快了”,一听就顺。
还可以故意 “写糙点” 再改。初稿别追求完美,想到啥写啥,哪怕句子不通顺。“今天去公园,人多,小孩吵,太阳晒,但是看到湖边的花,突然就觉得挺好”。然后再顺顺,“今天去公园,人乌泱泱的,小孩追着跑,吵得慌,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可走到湖边,看到一大丛花,粉的白的挤在一起,风一吹晃悠悠的,突然就觉得,这趟来值了”。这样改出来的,比一开始就追求 “规范” 要自然得多。
🧐 最后再检查:这话说出去,有人接茬吗?
好的文案是 “能聊起来” 的,AI 味文案是 “自说自话” 的。写完问问自己,这话要是跟朋友说,朋友会怎么接?如果朋友听完不知道咋回应,那肯定有问题。“这款洗衣机节水省电”,朋友可能没啥说的。“这洗衣机真省水,以前洗一次衣服的水,现在能洗两次,水费单下来少了二十块,我妈直夸我会买”,朋友可能就会接 “真的假的?啥牌子啊?”
多留些 “钩子”。让读者有想评论、想分享的冲动。写育儿经验,“带娃去超市,他非要买那个会唱歌的玩具,不给买就躺地上哭,周围人都看我,你们遇到这情况咋办?” 比 “育儿过程中会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家长应理性处理” 强太多。
文案最终是给人看的,不是给机器看的。摆脱 AI 味,说到底就是让文字像真人在说话,有瑕疵,有温度,有生活的痕迹。别追求 “完美表达”,追求 “真实表达”。多练,多改,多想想 “如果我现在坐在对方对面,会怎么说这句话”,慢慢就找到感觉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