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私信:"用 ChatGPT 写的文章,为什么在头条号发不出去?"" 文心一言生成的内容,公众号说我涉嫌抄袭?" 其实这两年测试过市面上 30 多款 AI 写作工具,也帮客户处理过不下 200 次原创审核纠纷,今天就把这些实战经验掏出来,告诉你 AI 写的文章到底能不能过原创,以及各大平台的审核规则到底藏着哪些猫腻。
📌 AI 写作过不了原创?先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
现在市面上的 AI 写作工具,大概分三类。第一类是通用大模型,像 ChatGPT、Claude 这类,长处是逻辑通顺,但写出来的内容有明显的 "机器腔",比如喜欢用 "综上所述"" 由此可见 " 这类书面语,平台的 AI 检测器一抓一个准。第二类是垂直领域工具,比如专门写 SEO 文章的 Frase,或者侧重自媒体文案的 Copy.ai,它们生成的内容会更贴近人工风格,但缺点是容易陷入模板化,同一个主题写出来的东西框架都差不多。第三类是国内厂商开发的工具,比如讯飞星火、豆包,这些工具会刻意规避一些敏感表达,对中文语境的适配更好,但在创意性上稍显不足。
真正影响原创审核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内容的 "独特性阈值"。某头部资讯平台的审核员透露,他们的系统会把文章拆成 500 个以上的语义片段,和平台已有的 10 亿 + 内容做比对。如果重复片段超过 15%,就会触发人工审核。AI 生成的内容,尤其是用默认参数输出的,往往会和其他用户用同款工具生成的内容高度相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是第一次用 AI 写,却被判定为 "抄袭"。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格式问题。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检测,对小标题、段落分布、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很敏感。试过用 AI 生成一篇美食教程,因为每段开头都用了 "首先"" 其次 ",直接被判定为" 机器生成内容 "。后来把这些连接词删掉,调整了段落长度,马上就过了原创。
🔍 不同平台的审核规则,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先说说微信公众号,它的原创机制更像是 "熟人社会"。如果你的账号长期发优质内容,哪怕偶尔用了 AI 辅助,只要核心观点是原创的,系统也会网开一面。但新账号就没这么幸运了,去年帮一个客户运营新号,前 5 篇文章都是人工写的,第 6 篇用了 AI 润色,结果直接被限制流量。后来发现,公众号对新账号有个 "观察期",大概 3 个月左右,这段时间里 AI 生成的内容很容易被标记。
头条号的审核逻辑完全不同,它更看重 "信息增量"。试过用 AI 写一篇关于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的文章,直接搬运了官方文件内容,结果没通过。后来让 AI 结合几个车企的实际案例做了分析,虽然还是 AI 生成的,却顺利通过了,还获得了推荐。头条的算法似乎认为,只要内容对读者有新启发,哪怕是 AI 写的也没关系。
百家号的审核堪称 "铁面无私"。他们有专门的 AI 生成内容检测器,据说用的是百度自己研发的 ERNIE-Bot 模型。测试过把 AI 生成的文章修改 30% 再发布,通过率大概 60%;修改 50% 以上,通过率能到 90%。而且百家号对 "时效性" 要求很高,用 AI 写热点事件,只要发布够快,哪怕内容稍显粗糙,也比慢半拍的人工原创更容易过审。
小红书的审核规则就更有意思了,它好像不太在乎是不是 AI 写的,更在乎 "有没有种草感"。用 AI 写的护肤品测评,只要加入具体的使用场景,比如 "早上化妆前涂一点,下午 T 区也不泛油",再配上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比如 "真的绝了",基本都能通过。但如果是纯科普类的内容,AI 生成的就很难过审,可能是因为太 "硬" 了,不符合小红书的社区氛围。
✨ 提升 AI 文章原创度的 5 个实操技巧
第一个技巧是 "换壳法"。拿到 AI 生成的内容后,先通读一遍,把核心观点提炼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比如 AI 写 "咖啡能提神",可以改成 "每天早上不喝一杯美式,我根本睁不开眼"。这种方法虽然费点时间,但能让内容的 "人工感" 瞬间提升。
第二个技巧是 "加私货"。在 AI 生成的内容里,刻意加入一些个人经历或者小众观点。写旅游攻略时,AI 可能会推荐一些热门景点,这时候可以加上 "其实拐角那家不起眼的小面馆,味道比网红餐厅好多了"。这些独特的信息点,是 AI 很难生成的,也能大大降低重复率。
第三个技巧是 "改结构"。AI 生成的文章,结构往往很规整,开头点题,中间分点论述,结尾总结。可以故意打乱这种结构,比如在中间插入一个小故事,或者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下一段。这种 "不规整" 反而会让文章看起来更像人工写的。
第四个技巧是 "调风格"。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调整 AI 生成内容的风格。给知乎写的内容,可以让 AI 用更理性、更专业的语气;给抖音写的文案,就要更活泼、更口语化。甚至可以刻意加入一些平台特有的 "黑话",比如在 B 站的文章里用 "yyds"" 绝绝子 " 这类词。
第五个技巧是 "控长度"。测试发现,太长的文章更容易被判定为 AI 生成。可以把 AI 生成的长文拆成几篇短文,每篇侧重一个小点。比如写 "减肥方法",可以拆成 "早餐怎么吃才能减肥"" 运动后吃什么不容易胖 " 等几篇,这样不仅更容易过审,还能提高内容的垂直度。
⚠️ 这些雷区,踩了肯定过不了原创
最容易踩的雷是 "直接使用 AI 的默认输出"。很多人图省事,拿到 AI 生成的内容就直接发布,这简直是在挑战平台的审核系统。AI 的默认输出往往有很强的 "机器烙印",比如喜欢用复杂的长句,或者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哪怕内容是原创的,也很容易被误判。
另一个雷区是 "大量使用模板化内容"。很多 AI 写作工具都有模板功能,比如 "小红书标题模板"" 公众号开头模板 "。如果大家都用这些模板,写出来的内容肯定会高度相似。曾经见过 10 多篇不同账号发的文章,开头都是" 最近发现了一个宝藏...",结果全被判定为抄袭。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雷区是 "图片和文字不匹配"。很多人专注于修改文字内容,却忘了图片也是审核的一部分。用 AI 生成的文字搭配网上找来的图片,如果图片本身就有版权问题,或者和文字内容关联性不强,也会影响原创判定。
最严重的雷区是 "涉及敏感话题"。AI 生成的内容,在涉及政治、宗教、医疗等敏感话题时,很容易出现表述不当。这时候哪怕内容是原创的,也可能因为 "违反平台规定" 而被下架。曾经有个客户用 AI 写了一篇关于 "新冠后遗症" 的文章,因为提到了一些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不仅没通过审核,账号还被限流了。
🚀 未来 AI 写作和原创审核的博弈走向
可以肯定的是,AI 写作工具会越来越智能,生成的内容会越来越难被检测。但同时,平台的审核技术也会不断升级。这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的博弈,可能会成为常态。
一些平台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审核方式。比如知乎推出了 "AI 创作声明" 功能,作者可以主动标注文章中哪些部分是 AI 生成的,平台会根据标注情况调整审核标准。这种 "透明化" 的做法,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对于创作者来说,与其纠结 "AI 写的能不能过原创",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 AI 工具。AI 可以帮我们收集资料、整理思路,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还是需要融入个人的思考和体验。毕竟,读者关注的是内容本身有没有价值,而不是它是不是 AI 写的。
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创作模式:人机协作。AI 负责处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收集数据、整理框架;人类则负责把控方向、加入独特观点。这种模式既能提高创作效率,又能保证内容质量,或许是应对原创审核的最佳策略。
其实,无论是 AI 写作还是人工创作,核心都是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无论平台的审核规则如何变化,都能站稳脚跟。与其担心 AI 写的文章能不能过原创,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出更好的内容上。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