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自媒体的朋友几乎都在用 AI 写东西,但很多人写出来的内容要么像白开水,要么被平台判定为 “低质洗稿”,连原创标都拿不到。其实不是 AI 不行,是方法没找对。今天就把我用 AI 写爆文的核心技巧分享出来,照着做,既能告别洗稿感,又能轻松出爆款。
🎯 先搞懂 “爆文底层逻辑”,AI 才不会白干活
很多人用 AI 写作的流程是 “打开工具→输入标题→生成内容→直接发布”,这纯属浪费时间。爆文从来不是 “写出来” 的,是 “设计出来” 的。在让 AI 动笔前,你得先想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 “你的读者是谁”。AI 生成的内容默认是 “大众向” 的,比如写 “职场干货”,给应届生看和给中层管理者看,用词、案例、深度完全不同。你可以先让 AI 帮你做用户画像:“帮我分析 30 岁左右互联网运营的痛点,列出 5 个最想解决的问题”,拿着这个结果再定内容方向,比瞎写靠谱 10 倍。
第二个是 “平台喜欢什么”。不同平台的偏好天差地别。小红书要 “口语化 + 场景化”,比如写 “减肥食谱”,得说 “早餐这么吃,掉秤快还不饿”;知乎要 “逻辑强 + 有数据”,同样写减肥,得加 “每周运动 3 次 vs 5 次的体重变化对比”。用 AI 前先搜平台近期的热门文章,让 AI 分析:“总结这 10 篇小红书爆款的开头句式,模仿这种风格写 3 个开头”,方向就不会错。
第三个是 “你的内容有什么不可替代性”。AI 能找到的资料,别人也能找到。想不被当成洗稿,必须加入 “AI 搜不到的东西”—— 比如你的亲身经历(“我试过 10 种减脂餐,这 3 种实测掉秤最快”)、行业内幕(“做了 5 年运营,发现大厂真正看重的不是 KPI”)、独特观点(“都说副业要做自媒体,其实这 3 类人根本不适合”)。这些东西加进去,内容才有 “人味儿”,平台才认原创。
📝 别直接让 AI “写文章”,先学 “设计 Prompt”
AI 就像个新人助理,你说 “去写篇文章”,它只能给你个初稿;但你说 “按这个框架写,重点加这 3 个案例,用聊天的语气”,它才能写出能用的东西。Prompt 设计得好,AI 输出的内容质量能提升 80%。
最实用的是 “三段式 Prompt”:明确需求 + 给出框架 + 指定风格。比如想写 “夏天怎么选防晒霜”,别直接说 “写一篇防晒霜选购指南”,换成 “帮我写一篇给敏感肌女生的防晒霜选购文,结构分 3 部分:1. 敏感肌选防晒霜的 3 个坑;2. 看成分的 2 个关键指标;3. 我自己用过的 3 款实测(要写肤感和防晒效果)。语气像和闺蜜聊天,别用专业术语”。你看,这样生成的内容既有结构,又有个人色彩,根本不像洗稿。
还要学会 “追问式修改”。AI 第一次生成的内容肯定有瑕疵,别直接重写。比如写 “副业推荐”,AI 列了一堆常见的 “摆地摊、做代购”,你可以追问:“把这些换成 2024 年新出的副业,最好是适合上班族利用碎片时间做的,每个副业加一句‘怎么开始’”。多追问 2-3 次,内容会越来越精准。
另外,一定要给 AI “限制” 而不是 “自由”。比如写 “育儿干货”,别说 “写点育儿技巧”,要说 “写 3 个适合 3 岁宝宝的专注力训练游戏,每个游戏说清楚需要什么道具、步骤,以及我试过之后宝宝的变化”。限制越具体,AI 越不会东拼西凑,内容原创度自然就高。
✂️ 拒绝 “直接搬运”,3 步把 AI 内容改成 “独家款”
很多人觉得 “用 AI 就是偷懒”,其实真正的高手是 “让 AI 做基础工作,自己做核心加工”。AI 生成的内容顶多算 “半成品”,必须经过这 3 步改造,才能摆脱洗稿感。
第一步是 “拆结构,换案例”。AI 爱用大众案例,比如写 “时间管理” 总提 “番茄工作法”,你可以把案例换成自己的。比如 “我试过番茄工作法总走神,后来改成‘25 分钟工作 + 5 分钟站着拉伸’,效率反而提高了”。或者找行业内的小众案例,比如写 “自媒体变现”,别说 “接广告、带货”,可以写 “我用 AI 写的干货文,被企业买去做内部培训,单篇赚了 2000”。案例一换,内容立刻有了独特性。
第二步是 “加情绪,留痕迹”。AI 写的内容太 “冷静”,没有情绪波动。你可以故意加一些 “口语化表达”:“说真的,刚开始用 AI 写东西时,我也踩过坑 —— 生成的内容干巴巴的,发出去根本没人看”;或者加一些个人判断:“这个方法看着简单,但我劝你别轻易试,除非你能坚持至少 2 周”。这些带情绪的句子,既是原创标识,又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第三步是 “补细节,降信息密度”。AI 喜欢堆信息,一段话里塞好几个观点,读者看着累。你可以把长句拆成短句,再补充细节。比如 AI 写 “选笔记本电脑要看配置”,你可以改成 “选笔记本别只看内存多大 —— 我上次帮同事选电脑,她以为 8G 内存够了,结果开两个文档就卡,后来换了 16G 才够用。记住,经常用 AI 工具、剪视频的话,16G 是底线”。细节越多,越不像洗稿。
🕵️ 过原创标的关键:避开平台 “AI 检测雷区”
平台判断 “是否原创”,不只是看内容有没有重复,更看 “有没有人工加工的痕迹”。这几个雷区千万别踩,踩了大概率拿不到原创标。
第一个雷区是 “结构太规整”。AI 生成的内容总喜欢 “总 - 分 - 总”,每段开头都用 “首先”“其次”(虽然我们让 AI 别用,但它偶尔会露馅)。你可以打乱一下结构,比如在段落中间加个小转折:“刚才说的是适合新手的方法,不过如果你已经做了半年自媒体,其实可以试试更高效的方式”;或者在结尾加个互动:“你们平时用 AI 写东西时,最头疼的是什么?评论区聊聊”。
第二个雷区是 “没有个人观点”。纯科普、纯盘点的内容最容易被判定为 “低质”。哪怕写干货,也要加入自己的判断。比如写 “AI 工具推荐”,别说 “这 5 个工具很好用”,要说 “这 5 个工具里,我最常用的是 XXX—— 虽然它界面一般,但生成的内容逻辑最清晰;XXX 不推荐给新手,操作太复杂”。有褒有贬,才像真人写的。
第三个雷区是 “数据来源模糊”。AI 喜欢写 “研究表明”“有数据显示”,但没说清来源。你可以把数据具体化:“根据 2024 年自媒体行业报告(就是那个有 10 万从业者参与的调研),现在用 AI 写作的人里,60% 都在愁怎么过原创”;或者用自己的经历代替数据:“我上个月测试了 5 个 AI 工具,发现只有 2 个生成的内容能直接用,其他都得大改”。
另外,发布前最好自己 “读一遍”。如果读起来像 “机器人说话”,就说明还得改 —— 真人说话不会那么流畅,偶尔会有重复、有口语化的停顿。比如把 “坚持使用这种方法能提高效率” 改成 “你要是能坚持用这个方法,效率真的能提上来 —— 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 最后一步:给内容 “爆文基因”,让平台主动推流
过了原创只是基础,想成爆文,还得让内容 “有传播点”。AI 能帮你搭框架,但爆点得靠自己设计。
最容易爆的是 “解决痛点 + 提供情绪价值”。比如写 “职场”,别只说 “怎么涨工资”,可以写 “领导总让你做杂活?3 句话让他知道你想做正事”—— 既解决了痛点,又给了读者 “反击” 的情绪出口。让 AI 生成内容后,你可以加一句:“我当初就是靠这招,从打杂的变成了项目负责人”,真实经历最能打动人。
其次是 “制造反差感”。比如写 “副业”,别人都写 “副业月入过万”,你可以写 “我试过 10 个副业,只有这 2 个能月入 3000 还不影响主业”—— 不夸大、接地气,反而更容易让人相信。AI 写的内容太 “完美”,你可以故意暴露一些 “不完美”:“这个方法确实能赚钱,但每天得花 2 小时,嫌麻烦的别试”。
还要注意 “开头 3 秒抓眼球”。平台推荐时,读者只会扫一眼开头,没兴趣就划走了。让 AI 写 10 个开头,然后选最有冲突感的:“别再用 AI 写‘干货文’了 —— 我前天才发现,这么写根本没人看”“花 3000 买的 AI 写作课,其实有用的就这 3 招”。开头有钩子,读者才会往下看。
用 AI 写爆文,核心不是 “让 AI 替你写”,而是 “让 AI 帮你高效完成基础工作,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人才能做的事’—— 比如加个人经历、加独特观点、加情绪互动”。记住,AI 是工具,不是替代者。你投入的思考越多,AI 生成的内容就越有灵魂,自然能告别洗稿,轻松出爆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