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被同行问,现在那么多 AI 写作工具,说能帮公众号省时间,到底值不值得试?作为运营过 3 个十万粉账号的人,这半年我几乎试遍了市面上主流的 AI 写作工具 —— 从免费的基础版到一年几千块的企业版都摸过。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AI 写公众号到底能不能提高效率,会不会交智商税。
📊 先看数据:AI 和人工写公众号的效率差多少?
我做过个小测试:同一篇本地美食探店的选题,让团队新人手动写,从查资料到成稿花了 2 小时 15 分钟,中间改了 3 次开头;用某 AI 工具(这里说的是朱雀 AI 基础版),输入 “深圳南山新开的潮汕牛肉火锅,突出鲜切和蘸料特色,风格活泼”,10 分钟出了初稿,再花 20 分钟调整语气和补充本地人才懂的梗,总共 30 分钟。这还只是初稿阶段。
如果是系列文章,AI 的优势更明显。比如我们做过 “职场穿搭每周推荐”,前 3 期人工写,每次要找搭配案例、查面料知识,平均 40 分钟一篇;第 4 期开始用 AI 生成框架,我们只填具体单品和用户反馈,单篇时间压到 15 分钟,而且因为框架统一,读者反馈 “风格更稳定”。
但有个前提:你得会给指令。有次让实习生直接用 AI 写 “家庭教育干货文”,他只输入 “写一篇家庭教育的公众号文章”,出来的内容全是老生常谈,最后还是重写。后来我教他加细节:“针对 3-6 岁孩子专注力训练,结合 2 个具体游戏,引用 1 个权威育儿机构观点,结尾加互动提问”,AI 输出的内容就能用了。所以AI 的效率不是天生的,是 “指令质量 + 后期优化” 共同决定的。
🔍 哪些场景用 AI 真能省事儿?3 个亲测有用的场景
别指望 AI 能包办一切,但这几个场景,用对了确实能少掉头发。
第一个是选题和标题库搭建。公众号最头疼的就是天天想选题,尤其垂直领域账号。比如职场号,我让 AI“基于最近 30 天热搜,生成 10 个职场人关心的选题,带用户痛点”,它会结合 “年轻人反感团建”“00 后拒加领导微信” 这些热点,给出 “‘被领导要求周末秒回消息,该怎么拒绝?’这种选题,比我们自己脑暴快多了。标题更不用说,输入正文片段,让 AI 出 20 个标题,再挑着改改,比硬憋强。
第二个是资料整合类文章。比如写 “2024 年公众号运营新规汇总”,以前得翻遍微信公众平台公告、官方公众号,整理半天。现在让 AI“汇总 2024 年微信公众号所有规则变化,分‘内容规范’‘流量规则’‘功能更新’三类”,它会先列出框架,我们再去核对细节,把 “原创声明规则调整”“合集功能升级” 这些重点标出来就行。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写一篇推文。
第三个是固定栏目填充。很多公众号有 “每日一句”“行业快讯” 这种固定板块。我们的科技号每天要更 3 条行业简讯,以前编辑要刷 3 个资讯平台,摘重点、改口语化。现在用 AI“把这 3 条科技新闻浓缩成 100 字内简讯,加一句小编点评”,生成后检查有没有事实错误,2 分钟就能搞定,以前至少要 15 分钟。
⚠️ 这些情况用 AI,纯属交智商税
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 AI,这几种情况我踩过坑,花了钱还耽误事。
最坑的是深度观点文。之前想写 “公众号涨粉难,是内容不行还是流量规则变了?” 这种需要分析的文章,让 AI 直接写,出来的内容全是 “内容为王”“紧跟热点” 这种正确的废话,没有数据支撑,也没有我们账号的独特视角。最后还是得自己梳理近 3 个月的后台数据,结合粉丝留言重新写。AI 能帮你整理别人说过的话,但写不出 “只有你能说的观点”。
然后是需要强共情的内容。比如情感号写 “北漂 3 年,第一次想回家”,AI 写的 “异乡的夜晚总是孤独的” 太生硬。我们之前让作者先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再用 AI 调整语句流畅度,效果才好。情感类内容的核心是 “真实细节”,比如 “加班到 11 点,楼下便利店的关东煮只剩萝卜”,这种 AI 编不出来,硬写只会让读者觉得假。
还有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医疗、法律这类账号千万别让 AI 瞎写。有次帮朋友的健康号试 AI,写 “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护理”,AI 建议 “多做仰卧起坐”,这其实是错误的 —— 医生说急性期不能做。后来赶紧核对资料修改,要是发出去,麻烦就大了。这类内容,AI 最多帮你整理术语,但必须人工核对专业正确性。
🛠️ 怎么挑 AI 工具?别只看广告,看这 3 个实用指标
现在 AI 写作工具太多,从免费的到一年上万的都有。别被 “10 万 + 神器” 这种宣传忽悠,选的时候看这几点就行。
首先看是否能记住账号风格。好的工具应该能 “认账号”,比如我们的母婴号风格是 “像闺蜜聊天,少用专业词”,设置一次后,每次生成内容都能保持这个调调。之前用过某工具,每次都要重新输入风格要求,不然就写成说明书,特别麻烦。
然后看原创度检测功能。公众号最怕查重,尤其是企业号,被判定非原创影响很大。我现在用的工具自带原创度检测,生成后能显示 “和已发布内容重复率”,超过 15% 会标红,还能一键改写。之前没这功能,生成后还要自己复制到查重工具里,多花 10 分钟。
最后看是否有行业模板。垂直领域账号选带细分模板的工具更省力。比如教育号有 “课程推广文模板”,输入 “课程名称、适合人群、3 个核心优势”,直接出带 “家长关心的 3 个问题” 的框架;本地生活号有 “探店模板”,自动预留 “地址、营业时间、人均消费” 的填空位。通用模板虽然也能用,但要多花时间调整结构。
📈 用 AI 后,我们的公众号数据有哪些变化?
光说体验不够,给你们看实际数据。我们团队有个美妆小号,之前因为人手不够,每周只能更 2 篇,粉丝增长很慢。3 个月前开始用 AI 辅助,现在每周能更 4 篇,而且有这些变化:
选题通过率提高了。以前 10 个选题能成 2 个,现在用 AI 结合热点生成选题,10 个能成 5 个,比如最近 “早 C 晚 A 翻车” 上热搜,AI 马上生成 “油痘肌怎么正确用早 C 晚 A”,当天阅读量比平时高 30%。
编辑的时间分配更合理了。以前 80% 的时间花在 “写初稿”,现在 30% 时间用 AI 出初稿,剩下的时间用来 “加用户案例”“改互动结尾”。比如写口红测评,AI 列完成分后,我们加上 “粉丝 @小甜 说‘黄皮涂这个显白’”,互动率提升了 15%。
但有个数据没怎么变:完读率。AI 写的初稿如果不调整,完读率比人工写的低 10% 左右。后来我们发现,AI 写的结尾太生硬,现在都改成 “你用过这种方法吗?评论区聊聊” 这种互动句,完读率才追上来。这说明AI 能帮你 “写得多”,但 “写得好” 还是要靠人。
🤔 总结: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如果指望 AI“输入选题,直接出 10 万 +”,那肯定是智商税 —— 这种工具现在没有,以后也很难有。但如果把 AI 当成 “高效的辅助工具”,比如帮你查资料、搭框架、改语病,那绝对能提高效率。
我们算过一笔账:一个编辑月工资 8000,用 AI 后每月能多产出 15 篇推文,平均每篇成本降低了 20%。而且新人上手更快,以前要教半个月才能独立写稿,现在用 AI 模板,一周就能出能用的内容。
但有个前提: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用 AI,什么时候必须自己写。就像计算器能帮你算加减乘除,但怎么用这些数字做决策,还得靠人。所以我的结论是:选对工具、用对场景,AI 写公众号不仅不是智商税,还是能帮你省时间、多赚钱的好帮手。
最后说句实在的,AI 再厉害,公众号的核心还是 “和读者建立连接”。AI 能写 “今天天气好”,但写不出 “今天的阳光和你上次说喜欢的那天一样暖”—— 后者才是读者愿意留下来的原因。工具是辅助,用心才是王道。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