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 AI 写的东西总被平台盯着?
现在打开后台,十个做内容的人里有八个在抱怨 —— 刚用 AI 写的稿子发出去,阅读量连三位数都破不了。不是平台针对谁,是机器太懂机器了。平台的算法现在精得很,你以为换几个词、调下调序就能糊弄过去?太天真了。
平台识别 AI 内容主要看两个点:内容的独特性和人类情感的浓度。AI 生成的文字大多有固定套路,开头怎么写,中间分几点,结尾怎么总结,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你用同一套 prompt 写十篇文章,读起来味道都差不多。这种标准化的内容,平台数据库里一比对,相似度超标,直接就被归到 “低质池” 里。
还有个更关键的,就是情感缺失。人写东西的时候,会带自己的经历、情绪,哪怕是写一篇教程,都会不自觉地加入 “我当时试了三次才成功” 这种细节。AI 可不会,它输出的都是标准化信息,没有那种 “人味儿”。平台算法对这种 “冷冰冰” 的内容特别敏感,觉得它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自然不会给流量。
🔍 伪原创那套早就不管用了
不少人觉得,AI 写的东西不行,那就用伪原创工具再改改。找个软件,把段落打乱,同义词替换一下,甚至故意加几个错别字。这种方法在两年前可能还行,现在完全是自欺欺人。
伪原创最大的问题是 “换汤不换药”。它只是在文字表面做文章,核心的逻辑和观点没有任何变化。比如 AI 写 “夏天多喝水好”,伪原创改成 “夏季多饮用水分有益处”,意思一样,平台照样能识别出来。更糟的是,有些伪原创改完之后语句都不通顺,用户读着费劲,平台一看跳出率高,直接就给限流了。
我见过一个做美食号的朋友,每天用 AI 生成菜谱,再用伪原创工具处理一遍。前三个月还能混点流量,第四个月开始,所有文章都只有几十个阅读。他去问平台客服,得到的回复是 “内容缺乏原创性和深度”。这就是典型的被伪原创坑了,表面上改得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任何真正的创作。
✨ “再创造” 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再创造” 就是把 AI 当成一个 “素材库”,而不是 “代笔”。你得用自己的脑子对 AI 给的东西进行二次加工,让它变成带有你个人印记的内容。这和伪原创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从里到外的改造,一个是只改皮毛。
比如 AI 给你写了一篇关于 “如何养多肉” 的文章,里面列了十条注意事项。伪原创可能会把 “不能多浇水” 改成 “浇水不宜过多”。但 “再创造” 就不一样了,你可以结合自己养死三盆多肉的经历,重点讲 “夏天浇水要选在傍晚,我上次中午浇水,三天就烂根了”,再补充一些 AI 没提到的细节,比如 “用陶盆比塑料盆好,我家阳台那盆用陶盆养了两年,长得特别旺”。
这样一来,内容就有了你的个人经验和情感,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点。平台算法会觉得这是 “有价值的原创内容”,自然愿意给流量。而且读者也更容易产生共鸣,觉得 “这个人说的是实在话”,会愿意关注你。
📝 怎么做到 “再创造”?这几步得记牢
第一步,先把 AI 生成的内容拆解开。拿到 AI 写的稿子,不要急着改,先把里面的核心观点、论据、案例都挑出来。比如一篇讲 “职场沟通技巧” 的文章,核心观点可能是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论据是 “某研究显示倾听能提高 30% 沟通效率”,案例是 “某公司通过培训倾听技巧提升了团队协作”。
第二步,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这些内容。核心观点不变,但表达方式要换成你平时说话的样子。比如把 “倾听能提高沟通效率” 改成 “我发现啊,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少插嘴多听着,事儿办得反而快”。这样一改,就有了 “人味儿”。
第三步,加入自己的东西。这是 “再创造” 最关键的一步。你可以加自己的经历,比如 “上次我跟领导汇报工作,一开始总打断他说话,结果说了半天没说到重点,后来我先听他把要求说完,再一条条回应,领导还夸我思路清楚”。也可以加自己的观点,比如 “AI 说沟通要幽默,我觉得得分场合,跟客户谈正经事儿的时候,还是严肃点好”。
第四步,调整结构。AI 写的文章结构往往很死板,开头引言,中间分点论述,结尾总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重新安排,比如用一个小故事开头,或者把重要的观点放在中间,制造一点起伏。读者看着不枯燥,平台也喜欢这种有变化的内容。
🚀 坚持 “再创造”,流量才能稳得住
可能有人觉得,“再创造” 太费时间了,不如直接用 AI 写了就发省事。但你要知道,平台现在越来越重视内容质量,那些靠投机取巧换来的流量,迟早会掉下去。
我认识一个做职场号的博主,一开始也是纯用 AI 写,流量忽高忽低。后来他开始做 “再创造”,每天花一个小时改 AI 的稿子,加自己的职场经历和感悟。三个月后,他的粉丝涨了五万多,而且阅读量特别稳定,几乎每篇都能上小热门。他说现在平台给的推荐量比以前高多了,因为系统认定他的内容是 “优质原创”。
“再创造” 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你在改 AI 稿子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知道读者喜欢看什么,怎么写才能让人愿意读下去。这种能力是 AI 替代不了的,也是你在内容行业长久做下去的底气。
所以说,别再纠结怎么用伪原创蒙混过关了。把 AI 当成助手,好好做 “再创造”,写出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内容,平台自然不会亏待你。流量或许来得慢一点,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这才是做内容该有的样子。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