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 AI 写公众号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卡在一个坎上 —— 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似曾相识,原创度检测老是不达标。其实不是 AI 不行,是方法没找对。今天就把我摸索出来的三个实操步骤分享给你,照着做,保证你用 AI 写的内容既能通过原创检测,又能让读者觉得有新意。
🎯 第一步:给 AI 画个「专属创作圈」,从源头避免内容撞车
很多人用 AI 写东西,上来就扔一句 “写一篇关于护肤的公众号”,这等于让 AI 在汪洋大海里随便捞东西,不撞车才怪。想要原创,首先得给 AI 划定一个极度细分的创作范围,就像给它画个圈,只让它在圈里找灵感。
怎么画这个圈?你得先想清楚三个问题:你的核心读者是谁?他们当下最焦虑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你手里有哪些别人没有的信息?比如同样写职场,别写 “职场沟通技巧” 这种大话题,换成 “95 后实习生怎么跟 70 后领导汇报工作不被怼”,范围一缩,AI 能参考的现成内容就少了,自然容易出原创。
我上个月帮一个做宠物号的朋友试过,他之前总写 “猫咪掉毛怎么办”,阅读量一直上不去。后来改成 “布偶猫换毛季用这三种梳子搭配梳理,掉毛量能减一半(附我家猫实测对比)”,用 AI 生成初稿时,特意在提示里加了 “必须包含布偶猫的毛发特性分析 + 三种梳子的使用频率建议”,出来的内容一看就跟别人不一样,原创度直接从 60% 提到了 85%。
还有个小技巧,在给 AI 的提示里加入时间、场景、人群的限定词。比如写美食,不说 “如何做红烧肉”,而是 “周末在家用砂锅做红烧肉,肉质更嫩的三个关键步骤(适合厨房新手)”。这些限定词会让 AI 的生成逻辑更聚焦,避免陷入通用化的内容模板。
✂️ 第二步:对 AI 初稿做「破坏性重构」,拒绝直接搬运
很多人觉得 AI 写的东西通顺就直接用,这其实是在浪费原创机会。AI 初稿本质上是 “信息整合品”,不是 “原创作品”。你得把它当成一块生肉,重新切割、调味,才能做出自己的味道。
我通常会分三步处理 AI 初稿:
首先,删掉 50% 的通用句。AI 特别爱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所周知” 这类废话,这些句子在任何文章里都能看到,必须全删掉。比如 AI 写 “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公众号运营越来越难”,我会改成 “这半年接了 10 个公众号代运营的活,发现大家都卡在打开率上不去这个坎,真的越来越难了”。
其次,把陈述句改成经历式表达。原创的核心是 “独特视角”,而个人经历是最独特的。AI 写 “这款护肤品保湿效果好”,你可以改成 “我连续用了 28 天这款面霜,中间去了趟北方出差,以前一到这种天气脸就脱皮,这次居然一点事没有,保湿力是真的顶”。加个具体的时间、场景和个人感受,原创度立刻飙升。
最后,用自己的逻辑重新排列段落。AI 的段落顺序往往是 “总 - 分 - 总” 的标准结构,太规整反而显得假。你可以打乱顺序,先讲个案例,再抛问题,最后给结论。比如 AI 先介绍产品功效,再讲使用方法,你可以先讲自己误用的糗事,再引出正确用法,最后说功效,这样读起来更像真人在分享。
上周我帮同事改一篇关于短视频运营的文章,AI 初稿是 “短视频标题很重要,要包含关键词,要引发好奇”。我改成 “昨天发的那条视频,标题改了三次,播放量差了 10 倍。第一次叫‘短视频运营技巧’,播放量 200;第二次加了‘3 个’,变成‘3 个短视频运营技巧’,播放量涨到 1000;第三次改成‘我试了 100 个标题,发现短视频上热门就靠这 3 个词’,直接破万了。真的,标题里加不加具体数字,差别太大了”。你看,这样一改,是不是原创感马上就出来了?
🌟 第三步:植入「独家记忆点」,让内容带上你的专属标签
哪怕前两步做得再好,内容还是可能跟别人撞框架。这时候就得靠 “独家记忆点” 来区分,让读者一看到某个元素,就知道这是你写的。这些记忆点可以是你的口头禅、独特的案例库、甚至是固定的表达风格。
我有个做职场号的朋友,每次写文章都会加一个 “办公室观察日记” 的小板块,记录当天在公司看到的真实小事,再结合主题分析。比如写 “职场沟通”,她会写 “今天看到实习生跟领导提需求,说‘这个事我做不了’,领导脸马上就沉了。其实换个说法‘这个事我目前没接触过,您看能不能找同事带带我’,效果完全不一样”。这个板块就是她的独家记忆点,读者哪怕忘了具体内容,也会记得 “那个总写办公室小事的号主”。
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 “素材库”,专门收集那些别人不容易获得的信息。比如做母婴号的,可以记录自己孩子成长中的各种 “异常情况” 和解决方法;做财经号的,多收集身边普通人的理财故事。这些素材 AI 是写不出来的,一旦用到文章里,就是最硬核的原创证据。
还有个小窍门,在文章里留一些 “不完美”。AI 写的内容太工整了,反而不像真人写的。你可以故意加一句 “这块我可能说的不对,欢迎懂行的朋友在评论区指正”,或者 “这个方法我还在试,过两周再跟大家汇报效果”。这种带有试探性、不绝对的表达,会让读者觉得更真实,原创感也更强。
我自己写公众号时,每次都会在文末加一句 “今天的内容是用 XXAI 生成初稿,然后改了 3 遍才发的,你们觉得跟纯手写的有区别吗?” 这句话既呼应了 AI 写作的主题,也成了读者识别我的一个小标志。有次读者留言说,就冲这句话,她能在一堆文章里一眼认出我的号。
其实用 AI 写公众号,最怕的不是 AI 不行,而是你把自己当成了 “AI 的搬运工”。记住,AI 只是个工具,真正决定原创性的是你的独特视角、个人经历和表达风格。先给 AI 画好圈,再把初稿打碎重拼,最后植入专属记忆点,这三步做好了,别说原创检测,读者都会觉得你写的内容 “有料又独特”。
现在 AI 写作工具越来越多,但能写出让人记住的内容的人还是少数。核心原因就是很多人懒得做 “二次加工”,总想着一步到位。原创从来都不是 “从零开始写”,而是 “从现有信息里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这三个步骤能帮你在 AI 写作的浪潮里,做出真正有辨识度的内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