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内讨论最多的,就是不少公众号因为用 AI 写文被封,粉丝哗哗掉。有人说这是 AI 的锅,觉得以后不能用了。但说真的,你细想 —— 真的是 AI 的问题吗?我见过不少号主,用 AI 写出的内容照样吸粉,人家怎么就没事?
🤖 别让 AI 背锅!被封的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打开后台,经常看到有人吐槽 “刚发的文章就被删了,肯定是 AI 检测出来了”。但你去看那些被封的号,多数不是因为 “用了 AI”,而是内容本身踩了红线。
某科技类公众号上个月被禁言,说是用 AI 生成的行业分析涉嫌抄袭。后来扒出来,他们直接把别家的深度报告喂给 AI,让它改几个词就发。这种操作,就算不用 AI,手动抄也得被封。搜索引擎现在多精啊,别说大段复制,就算是观点撞车太多,都会被判定为低质内容。
还有些号主图省事,AI 生成的内容连错别字都不校队。前几天看到一篇育儿文,AI 把 “辅食添加” 写成 “辅食填加”,下面评论区全是家长在骂不专业。这种内容发出去,粉丝不跑才怪。用户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干货,不是机器凑数的文字。
更麻烦的是敏感内容。AI 生成时如果没设置好关键词过滤,很容易冒出违规表述。某财经号用 AI 写楼市分析,里面提到 “房价必跌” 被判定为不实信息。其实这类内容就算人工写,措辞不当也会出事,锅真不能全甩给 AI。
📉 脱粉不是突然发生的,是内容质量一点点掉下去的
后台数据不会骗人。那些用 AI 写文后粉丝骤减的号,往前翻三个月的阅读量,其实早就有下滑趋势了。
有个美妆号主跟我吐槽,自从用 AI 写产品测评,留言区从 “求链接” 变成了 “这内容看着好假”。我点开她的文章,发现十篇有八篇都是 “成分表 + 功效” 的模板文,连用户最关心的 “敏感肌能不能用” 都没提。AI 确实能快速产出,但它不知道你的粉丝最在乎什么。
用户是很敏锐的。你敷衍一次,他们可能忍了;敷衍两次,就会取关。某职场号之前靠干货文积累了 5 万粉,后来用 AI 批量生成 “职场技巧”,内容全是网上抄来的鸡汤。三个月后,打开率从 15% 掉到 3%,留言几乎清零。这种情况下,就算不被封号,粉丝也留不住。
真正的问题是,很多人把 AI 当成了 “一键生成爆款” 的工具,忘了内容的本质是 “连接用户”。你写的东西能不能解决他们的困惑?能不能让他们觉得 “这个号懂我”?这些才是留住粉丝的关键,跟用不用 AI 关系不大。
✅ 内容质量的核心:不是 “人工还是 AI”,而是 “有没有价值”
上个月参加行业分享,某百万粉公众号的运营说他们也用 AI,但粉丝一直在涨。秘诀是什么?他们的 AI 生成的只是初稿,编辑会逐句修改,加入自己的行业观察。
比如写一篇 “短视频运营技巧”,AI 可能列出十条通用法则。但他们会加上 “某平台最近对竖屏内容权重提高了 30%” 这种内部数据,再补充 “我们测试过,下午 4 点发布比晚上 8 点流量高 20%” 的实操经验。这些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干货,AI 写不出来,得靠人去填。
内容质量的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用户会不会看完?会不会转发?会不会回来再看? 某美食号用 AI 生成菜谱框架,但会加上 “我奶奶做这道菜时一定要加一勺猪油” 这种个人化细节。读者留言说 “就像在看邻居分享食谱”,这种温度感,纯 AI 写不出来。
搜索引擎也偏爱有价值的内容。那些被推荐到首页的文章,不管是不是 AI 写的,都有个共同点:信息密度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某健康号写 “颈椎养护”,不仅有 AI 生成的拉伸动作,还加上了 “办公室族每小时必做的 3 个小动作”,这种结合用户场景的内容,自然容易被收录。
🛠️ 用 AI 不翻车的关键:把它当工具,不是当 “甩手掌柜”
这半年试了十几种 AI 写作工具,发现真正好用的,都是那些需要人 “深度参与” 的。完全撒手不管,等着 AI 出成品,不出事才怪。
第一步是 “喂对料”。某教育号主给 AI 的提示词只有 “写一篇中考复习攻略”,出来的内容泛泛而谈。后来她改成 “针对河南考生,重点讲数学最后三道大题的解题技巧,结合去年真题”,生成的内容质量立马上去了。AI 就像个实习生,你给的指令越具体,它做得越好。
第二步必须人工 “挑刺”。我习惯把 AI 生成的内容先扔到查重工具里,但凡重复率超过 20%,直接重写。然后逐段读,把那些 “看似专业其实空洞” 的句子改掉。比如 AI 写 “这款面霜保湿效果好”,我会改成 “混油皮用了三天,T 区不泛油光,脸颊也不拔干”,加入具体场景。
还要学会 “加私货”。每个公众号都该有自己的 “独家视角”。某科技号写新品评测,AI 列出参数后,他们会加上 “我们拆解了三台样机,发现电池续航比官方数据少 2 小时”。这种只有你能提供的信息,才是粉丝留下的理由。
🔍 平台算法变了,但用户需求从来没变过
最近百度和微信的算法都在强调 “内容原创度”,但别理解错了 —— 不是不让用 AI,是不让用 AI 生产垃圾。
看看那些活得好的公众号,他们用 AI 的方式很聪明。某旅行号用 AI 生成景点介绍,然后加上 “上周去踩点,发现景区东门的小吃摊比西门便宜一半”;某母婴号用 AI 整理育儿知识,再补充 “我家娃试过这个方法,半夜哭闹真的少了”。这种 “AI 搭骨架,人工填血肉” 的模式,既高效又安全。
用户要的从来不是 “纯人工” 还是 “纯 AI”,而是 “这篇文章对我有用”。某职场号做过实验,同样一篇简历技巧文,AI 生成的版本阅读量 300,编辑修改后加入 “HR 筛简历时会重点看这三个词” 的版本,阅读量破万。差距就在 “有没有说到用户心坎里”。
搜索引擎现在更看重 “内容新鲜度”。同样的主题,你能不能提供新的数据、新的案例、新的观点?某财经号写新能源汽车,别人都在说销量,他们用 AI 分析完政策后,加上 “某车企内部人士透露,明年可能推出 10 万以下的车型”,这种独家信息自然容易被推荐。
💡 留住用户的终极答案:让你的内容 “不可替代”
最后想说,AI 只是个工具。就像当年的美图秀秀,有人用它修出自然美照,有人修成蛇精脸 —— 问题不在工具,在使用者。
那些被封、脱粉的号,本质是失去了 “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内容换个号也能发,粉丝凭什么非关注你不可?但如果你的内容里有别人拿不走的经验、观点、细节,就算偶尔用 AI,用户也能接受。
内容质量不是玄学,是能拆解成具体标准的:信息是不是最新的?案例是不是真实的?有没有解决读者的具体问题?能不能让他们看完觉得 “学到了”?做到这几点,不管用不用 AI,你的号都能立得住。
别再纠结 “AI 能不能用”,多想想 “我的粉丝到底需要什么”。毕竟,算法会变,平台规则会变,但 “好内容能留住人” 这件事,从来没变过。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