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 AI 写的,现在越来越重要了。毕竟 AI 写作工具越来越多,生成的内容也越来越像人写的。但只要你掌握了方法,还是能看出些门道的。这篇文章就来分享几个实用技巧,帮你练就火眼金睛。
🕵️♂️ 先看逻辑链条:AI 常犯 "前言不搭后语" 的毛病
AI 写东西,短篇幅可能看不出问题。一旦写长文,逻辑上就容易出岔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篇文章前面说 "夏天适合吃火锅",中间讲了一堆火锅的做法,最后突然跳到 "冬天吃火锅要注意保暖"。前后衔接特别生硬,像硬生生拼接起来的。这很可能是 AI 的手笔。
真人写作,哪怕是想到哪写到哪,思路也会有自然的流转。比如从夏天吃火锅,可能会说到空调房里吃火锅的爽快感,再联系到不同季节吃火锅的不同体验。中间会有过渡,有联系。
AI 呢?它是根据概率预测下一个词该用什么。写长了就容易跑偏。特别是涉及到专业领域,比如讲编程步骤,AI 可能前面说要先安装 A 软件,后面突然让你直接运行 B 程序,漏掉了关键的配置步骤。
还有一种情况,AI 会在文中反复说差不多的意思。比如写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可能翻来覆去强调 "要控制饮食",换着不同的说法,但没有深入展开具体该怎么吃,哪些食物该避免。
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把文章里的关键观点列出来,看看它们之间是不是有清晰的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如果感觉像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凑在一起,缺乏主线,那就要多留个心眼了。
🎭 再品情感表达:AI 的 "喜怒哀乐" 有点假
真人写东西,字里行间都带着情绪。哪怕是说明文,也能看出作者的态度。AI 在这方面还差得远。
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留意那些表达情感的地方。比如写旅行体验,真人可能会说 "站在山顶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了,眼泪忍不住掉下来"。这种具体的情感反应,AI 很难模仿到位。
AI 写情感往往很笼统。可能会说 "我感到非常开心" 或者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但缺乏细节支撑。就像隔着一层纱,你能看到情绪的影子,却摸不到真实的温度。
还有一种情况,AI 会在不适合的地方突然煽情。比如写一篇科技新闻,前面还在客观介绍新产品的参数,突然冒出一句 "科技的进步真是让人感动啊",显得特别突兀。
对比一下就很明显。真人的情感表达是流动的,会随着内容自然起伏。AI 的情感更像是贴上去的标签,生硬且缺乏变化。
你可以试着把文章里表达情感的句子都挑出来,看看它们是否和上下文协调,是否有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支撑。如果大部分情感表达都很空洞,那这篇文章就有嫌疑了。
🔍 细查细节描写:AI 常犯 "想当然" 的错
真人写东西,细节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来的。AI 没真正体验过生活,细节描写就容易露马脚。
比如写做饭的场景,真人可能会说 "炒锅里的油开始冒小泡时,把切好的葱姜蒜扔进去,滋啦一声,香味立刻就出来了"。这种带着声音、气味的细节,AI 很难写得这么生动。
AI 的细节描写常常很模糊,或者出错。比如写骑自行车,可能会说 "我骑着自行车穿过公园,风吹过我的头发"。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少了很多真实的感受 —— 比如蹬脚踏板的力度变化,遇到小石子时车身的轻微颠簸。
更明显的是专业领域的细节。比如写摄影技巧,AI 可能会说 "用大光圈拍摄人像效果很好",但不会具体说 "在逆光环境下,用 f/1.8 的光圈配合点测光,能拍出漂亮的背景虚化和清晰的面部细节"。后者是有实际拍摄经验的人才会说的话。
还有一个小窍门:看文章里有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AI 写的内容常常很笼统,缺乏这些具体信息。真人写作则倾向于加入具体的例子,让内容更可信。
📝 观察语言风格:AI 的 "套路" 其实很明显
每个人写东西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人喜欢用短句,有人偏爱长句。AI 的风格却很 "平均",甚至可以说没风格。
读得多了就会发现,AI 写的句子长度都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起伏。真人写作则不然,有时候会用一长串句子详细描述一个场景,突然用一个短句来强调重点,节奏感完全不同。
AI 还特别喜欢用一些 "安全词"。就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词。比如 "重要的是"、"事实上"、"总的来说" 之类的。这些词用多了,文章就显得很空泛。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AI 很少用方言、俚语或者行业黑话。不是说用了这些就一定是真人写的,但完全没有这些元素的文章,就值得怀疑。特别是写某个特定群体的内容,比如学生、程序员、医生等,如果里面没有任何这个群体常用的表达方式,就很不正常。
你可以试着数一下文章里不同长度句子的比例,看看有没有明显的节奏变化。再留意一下有没有特别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如果整篇文章读起来像白开水,没什么特点,那很可能是 AI 的杰作。
🧠 测试专业深度:AI 是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专业领域,AI 生成的内容更容易露出破绽。它可以把知识点串起来,但很难有真正的洞见。
比如写一篇关于经济学的文章,AI 可能会准确引用各种理论和数据,但当涉及到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或者预测未来趋势时,就会显得肤浅。它可能会说 "利率上涨会影响经济",但不会深入分析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以及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真人写专业内容,往往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可能会说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冲击,因为它们的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这种带着个人经验的分析,AI 很难模仿。
还有一个测试方法:找文章里提到的某个专业观点,顺着这个观点再往下想一层,看看文章有没有深入。比如文章说 "学习编程要多练习",真人可能会接着说 "最好的练习方法是找实际项目来做,哪怕是模仿别人的作品也行,重点是理解每一行代码的作用"。AI 则可能只会重复 "练习很重要" 这个观点,说不出具体的练习方法。
专业人士看本领域的文章,很容易发现 AI 的破绽。就像医生看一篇医学科普,如果里面的病例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症状,没有深入到病因和治疗原理,就知道这很可能不是资深医生写的。
🧩 综合判断:别被单一特征误导
说了这么多鉴别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单凭一个特征就下结论。有些真人写的文章也可能逻辑不严谨,或者细节描写不够生动。
AI 写作技术一直在进步。现在有些高级模型已经能避免很多低级错误,写出的文章质量相当高。这时候就需要综合多个特征来判断。
比如,一篇文章可能逻辑很顺畅,情感表达也还可以,但在专业深度上有所欠缺,同时语言风格又很平均,缺乏个性。把这些特征放在一起,AI 生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还有一个小技巧:看看文章里有没有明显的错误。真人写东西偶尔也会出错,但通常是笔误或者疏忽。AI 的错误则更像是 "无知" 造成的,比如把两个相似但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或者对某个事实的描述完全错误。
最重要的是多阅读,多比较。看的真人作品多了,对自然语言的流畅感和真实感就会有直觉性的把握。遇到一篇文章,如果读起来总觉得有点 "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里有问题,这时候不妨用上面说的这些方法仔细分析一下。
📌 最后说几句:鉴别 AI 写作有什么用?
可能有人会问,管它是不是 AI 写的,内容好就行了呗。话是这么说,但知道文章的来源,能帮你更好地判断内容的可信度。
比如,你看到一篇关于健康养生的文章,如果怀疑是 AI 写的,就要更谨慎地对待里面的建议,最好再找专业人士确认一下。毕竟 AI 可能会编造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错误的信息。
对创作者来说,学会鉴别 AI 写作也很重要。这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 AI 的弱点,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突出人的优势 —— 真实的情感、独特的经验、深入的思考。
其实,AI 写作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我们提高效率。但我们要清楚它的局限性,既不高估也不低估它的能力。
说到底,最好的鉴别方法还是多读书、多思考、多体验生活。当你自己的知识库和生活经验足够丰富,自然就能一眼看出哪些内容是有真实温度和深度的,哪些只是算法的产物。
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到你。下次看到一篇让你有点怀疑的文章,不妨试着用这些方法分析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