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AI 写作工具火得不行,不少头条号作者都在跟风用。但我发现,很多人用着用着就跑偏了,要么写出的内容没灵魂,要么账号权重越来越低。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头条号作者该用什么心态对待 AI 写作工具,以及实实在在的使用方法。
🧠别把 AI 当 “代笔”,它只是 “助力器”—— 摆正使用心态是前提
见过太多头条号作者,拿到 AI 写作工具就像找到了 “救命稻草”,自己啥也不想,直接输入个标题就让 AI 写全篇,写完改都不改就发出去。结果呢?数据惨不忍睹。
AI 写作工具本质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不是让你彻底 “躺平” 的法宝。头条号讲究内容有价值、有观点、有温度,这些东西 AI 很难完全模拟出来。你想想,读者看文章是想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分享想法,不是看一台机器在冷冰冰地堆砌文字。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把 AI 当成 “得力助手”。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夏季养生的文章,自己先有了几个核心观点,像是 “夏季别贪凉”“多吃清热食材”,这时候让 AI 帮你找些相关的案例、数据,或者把你的观点用更流畅的语言组织一下,这才是正道。要是指望 AI 替你想观点、替你表达情绪,那写出来的东西肯定空洞得很,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有些作者,用了 AI 之后就变得特别焦虑,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如 AI 好,慢慢就放弃了自己动笔。其实完全没必要,AI 生成的内容虽然看起来规整,但缺乏个性。你的独特经历、你的独特视角,这才是别人抢不走的东西,也是头条号能做出差异化的关键。
📝先有 “骨架” 再填 “肉”—— 用 AI 前自己得有清晰思路
很多人用 AI 写出来的文章逻辑混乱,根本原因是自己脑子里就没个谱。上来就给 AI 一句 “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AI 哪知道你想写家庭教育里的哪方面?是亲子沟通、学习辅导还是习惯培养?
在用 AI 之前,自己一定要先搭好文章的 “骨架”。就像盖房子,得先有承重墙、有房间布局,再往里面填砖、刷漆。比如你想写一篇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的文章,先在纸上列出来:开头用一个常见的家庭场景引出问题,中间分几个方面讲解决办法,比如规定使用时间、家长做好榜样、用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最后再总结一下。
把这个 “骨架” 告诉 AI,让它按照这个结构去填充内容,效果会好很多。我认识一个头条号作者,之前写文章总是东拉西扯,用了 AI 之后还是那样,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要写啥。后来他学会了先自己列提纲,再让 AI 辅助,文章质量一下子提升了不少,阅读量也涨了。
而且这个 “骨架” 越详细越好。比如同样是写旅游攻略,你不光要告诉 AI 写哪个地方,还要说清楚是写给亲子游的还是情侣游的,想突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提醒的注意事项。AI 得到的信息越具体,生成的内容就越贴合你的需求。
🔍学会 “提问” 很关键 —— 给 AI 的指令越具体效果越好
用 AI 写作,说白了就是跟 AI “对话”,你问得越清楚,它答得就越到位。但很多作者给的指令太模糊,比如 “写一篇关于职场的文章”,这种指令 AI 能写出无数种内容,但大概率不是你想要的。
给 AI 的指令要包含 “核心主题、目标读者、表达风格、重点内容” 这几个要素。比如你想写一篇给刚入职场的新人看的文章,主题是 “如何跟领导有效沟通”,可以这样给指令:“写给刚工作不到一年的职场新人,主题是和领导有效沟通的方法,风格要亲切易懂,重点讲清楚汇报工作时要先说结果、遇到问题时带着解决方案请教这两个点”。
我试过,同样的主题,模糊的指令和具体的指令,AI 生成的内容天差地别。模糊指令下,AI 写的内容泛泛而谈,没什么实际用处;具体指令下,AI 能围绕你要的重点展开,甚至还能举一些贴切的小例子。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多给 AI 一些 “参考”。如果你有一篇自己觉得写得不错的同类型文章,可以把其中的几段发给 AI,告诉它 “我想写类似这种感觉的内容”,AI 就能更好地把握你的风格。头条号很看重作者的个人风格,保持风格一致才能留住粉丝。
✏️AI 生成后别直接用,“二次加工” 让内容有灵魂
这一点太重要了!我见过不少作者,AI 生成完内容,扫一眼没什么大毛病就直接发了。这种 “拿来主义” 是最不可取的,很容易让你的文章失去 “人味儿”。
二次加工要做这几件事:替换成自己的案例、调整语气、补充个人观点。比如 AI 写 “坚持运动对身体好”,里面举的是一些名人的例子,你可以换成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经历,“我邻居老王,之前总感冒,坚持每天晨跑半年后,身体结实多了,冬天都没怎么生病”,这样一换,内容就亲切多了。
语气调整也很关键。AI 生成的内容有时候太书面化,不符合头条号的阅读习惯。你可以把长句拆成短句,把一些生硬的词换成口语化的表达。比如 “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以改成 “多运动,身体的抵抗力会变强”。
补充个人观点能让文章更有深度。AI 可能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些事实,你可以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看法。比如 AI 写了几种减肥方法,你可以加上 “我觉得减肥最重要的不是选哪种方法,而是能不能坚持,毕竟再好的方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用”,这样一来,文章就有了你的印记。
还有就是检查错别字和逻辑。虽然 AI 出错的概率不高,但也不是绝对不会错。特别是一些数据、地名之类的,一定要自己再核对一遍,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结合数据优化 AI 使用 —— 根据头条号反馈调整策略
写完发出去不是结束,还要盯着数据,根据数据反馈来调整用 AI 的方法。头条号的后台有很详细的数据,阅读量、完播率、点赞量、评论量,这些都是判断内容好坏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篇用 AI 辅助写的文章,完播率很低,可能是开头不够吸引人,下次让 AI 写开头的时候,提醒它用一个悬念或者痛点问题开头。比如写 “职场压力” 的文章,开头可以让 AI 写成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明明没做多少事,却总觉得身心俱疲?这可能是职场压力在悄悄作祟”,而不是平铺直叙地说 “职场压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文章的评论量很少,可能是内容缺乏互动性。下次用 AI 的时候,可以让它在文末多设计一些提问,比如 “你在这件事上有什么不一样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要是发现某类主题,用 AI 辅助写出来的数据总是不太好,那可能是这个主题不太适合用 AI 写,这时候就得多花点时间自己写。别死磕 AI,灵活调整才是王道。
🚫避开这些 AI 使用误区 —— 很多作者都踩过的坑
第一个误区是过度依赖,放弃独立思考。有些作者用了 AI 之后,自己再也不主动构思了,什么都等着 AI 来弄。时间长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会越来越差,一旦 AI 有什么变动,就彻底懵了。记住,AI 是辅助,你的大脑才是核心。
第二个误区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因为 AI 写得快,有些作者就开始疯狂发文,一天发个五六篇,内容质量却参差不齐。头条号更看重内容的质量和垂直度,乱七八糟发一堆,反而会影响账号权重。宁肯少发一篇,也要保证发出去的每一篇都有价值。
第三个误区是不遵守平台规则。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会涉及一些敏感话题或者违规信息,有些作者不检查就发了,结果被平台处罚。不管用不用 AI,遵守平台规则都是底线,发之前一定要自己仔细检查。
第四个误区是一成不变地用同一种指令。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读者群体,需要的指令是不一样的。总是用同一种指令,AI 生成的内容会很单调,读者也容易看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指令。
总之,AI 写作工具是把 “双刃剑”,用好了能帮你提高效率、提升内容质量,用不好反而会害了你的头条号。关键是要摆正心态,掌握正确的方法,让 AI 成为你的 “左膀右臂”,而不是让自己被 AI “牵着鼻子走”。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对各位头条号作者有点用,祝大家都能写出爆款文章!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