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 AI 画出符合预期的作品,关键词描述是关键。不少人用 AI 作图时,总觉得出来的图和想象的差太远,其实问题大多出在关键词上。要么描述太模糊,要么踩了不该踩的坑,导致 AI 理解跑偏。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怎么准确描述 AI 作图关键词,以及要避开哪些雷区。
🎯 关键词描述要精准,避免模糊宽泛
很多人刚开始用 AI 作图,关键词总是写得太笼统。比如想画一个 “好看的女孩”,这种描述就等于没说。“好看” 是个很主观的词,AI 根本不知道你觉得什么样算好看。是大眼睛还是小眼睛?是长发还是短发?是可爱风格还是成熟风格?这些细节都没说清楚,AI 只能随便画一个,自然很难符合你的预期。
正确的做法是把细节拆解开。比如 “18 岁少女,鹅蛋脸,双眼皮,樱桃嘴,黑色长卷发,发尾微卷,穿着白色连衣裙,站在阳光下,眼神清澈,面带微笑”,这样的描述就具体多了。AI 能捕捉到年龄、脸型、五官、发型、服饰、场景和表情这些信息,画出来的图会更贴近你的想象。
还有人想画 “美丽的风景”,同样犯了模糊的错。风景有很多种,是山景还是海景?是春天的还是秋天的?是日出还是日落?加上这些具体信息,比如 “秋日山林,红枫遍地,远处有一座小木屋,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AI 才能 get 到你想要的画面。
🎨 风格定位要明确,别让 AI confusion
AI 作图时,风格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但很多人在描述风格时,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乱七八糟,让 AI confusion。比如同时写 “写实风格,卡通风格”,这两种风格本身就冲突,AI 很难同时满足,出来的图往往不伦不类。
如果你想要写实风格,就明确写出 “超写实,照片质感,细节清晰,光影真实”。要是想要卡通风格,可以写 “二次元卡通,Q 版,线条简洁,色彩明快”。每种风格都有其特定的关键词,得选对了才行。
还有些人喜欢混搭风格,但混搭不代表乱搭。比如 “赛博朋克风格结合古风”,这种混搭是有逻辑的,可以写成 “赛博朋克古风,未来科技元素与传统汉服结合,霓虹灯照射下的古建筑,机械与丝绸质感碰撞”。这样 AI 才能明白如何合理融合两种风格,而不是画得四不像。
📏 比例和构图要说明,避免画面失衡
比例和构图对一幅画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人物和场景画。但很多人在关键词里根本不提这两点,结果 AI 画出来的人物头身比奇怪,场景构图杂乱。
画人物时,要明确比例。比如 “6 头身少女,身材修长,四肢比例协调”,这样 AI 就不会画出头太大或者腿太短的情况。要是画 Q 版人物,就写 “2 头身 Q 版角色,头大身小,手脚短粗”,符合 Q 版的典型比例。
场景构图也很关键。想突出主体,就写 “主体居中,背景虚化,突出人物”。想展现广阔的场景,可以写 “全景构图,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河流蜿蜒,视野开阔”。把构图要求写清楚,AI 才能给出更符合你预期的画面布局。
🖌️ 色彩和光影要细化,增强画面质感
色彩和光影是提升画面质感的重要因素,可很多人在描述时总是一带而过,比如 “色彩鲜艳”“有光”,这种描述太敷衍了。
色彩方面,不能只说鲜艳或暗淡,要具体到颜色种类和搭配。比如 “莫兰迪色系,以灰粉色和淡蓝色为主,色彩柔和,对比度低”,或者 “高饱和色彩,红色为主色调,搭配黄色和蓝色作为点缀,视觉冲击力强”。这样 AI 才能精准调配颜色,达到你想要的色调效果。
光影描述也很重要。是顺光、逆光还是侧光?是柔和的光线还是强烈的光线?比如 “清晨逆光,阳光从人物后方照射,形成金色轮廓光,人物面部稍暗,有轻微阴影”,或者 “室内柔光,灯光从天花板洒下,照亮整个房间,没有明显阴影,画面温暖”。细化光影描述,能让 AI 画出的画面更有层次感和真实感。
❌ 避开关键词堆砌,别让 AI 抓不住重点
有些人觉得关键词越多越好,一股脑把能想到的词都堆上去,结果反而让 AI 抓不住重点。比如 “一个女孩,穿着红色裙子,蓝色裤子,戴着帽子,背着包,在公园,在海边,阳光好,下雨了”,这里面场景又有公园又有海边,天气又晴天又下雨,AI 根本不知道该听哪个,画面只会混乱不堪。
关键词要有所取舍,保留核心信息。先确定最主要的元素,再围绕核心元素添加辅助信息。比如核心是 “女孩在公园”,那就可以写 “女孩,穿着红色连衣裙,戴着白色草帽,在开满鲜花的公园散步,阳光明媚”,这样主次分明,AI 能清晰把握重点。
还有些人喜欢把毫不相关的元素都塞进去,比如 “猫,飞机,城堡,火锅”,这些元素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AI 画出来的图会非常怪异。关键词之间要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统一的场景或主题,这样画面才会和谐。
🚫 别用抽象概念,AI 不吃这一套
AI 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很有限,很多人偏喜欢用一些抽象的词来描述,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比如 “画一幅有灵魂的画”“充满氛围感的场景”,“灵魂” 和 “氛围感” 都是很抽象的东西,AI 根本不知道怎么体现。
想要 “氛围感”,不如换成具体的描述。比如 “夜晚的咖啡馆,暖黄色灯光,窗外下着小雨,人们坐在窗边喝咖啡,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这样的描述能让 AI 构建出具体的场景,从而营造出你想要的氛围。
“有灵魂” 这种词也可以转化成具体的细节。比如画人物时,“眼神灵动,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姿态自然放松”,通过这些具体的表情和姿态,就能让人物显得更有 “灵魂”,比直接说 “有灵魂” 效果好太多。
🔍 善用限定词,让 AI 更懂你的需求
限定词能让关键词描述更精准,很多人却忽略了它的作用。比如想画一只猫,只写 “一只猫”,AI 可能画任何品种、任何姿态的猫。但加上限定词,“一只橘色英短猫,趴在棕色沙发上,眯着眼睛睡觉,爪子蜷缩在身体旁边”,画面一下子就具体了。
常见的限定词有品种、颜色、动作、状态、材质等。画物品时,“一个陶瓷花瓶,白色底色,上面有蓝色碎花图案,放在木质桌子上”,这里 “陶瓷” 是材质,“白色底色,蓝色碎花” 是颜色图案,“木质桌子” 是摆放位置,有了这些限定,AI 画出的花瓶就很难出错。
不过限定词也不是越多越好,适量就行。太多反而会让 AI 负担过重,影响理解。一般来说,针对一个主体,3-5 个关键限定词就足够了。
💡 关键词排列有讲究,重要的放前面
AI 对关键词的权重理解是有先后顺序的,前面的关键词会被优先考虑。很多人不注意这点,把不重要的词放前面,重要的信息反而在后面,导致 AI 重点跑偏。
比如想画 “穿着红色礼服的新娘在教堂”,正确的排列应该是 “新娘,红色礼服,教堂,手持捧花,面带幸福笑容”。把 “新娘” 这个主体放最前面,然后是重要的服饰 “红色礼服”,接着是场景 “教堂”,最后是细节。
如果把顺序打乱,写成 “教堂,红色礼服,新娘,手持捧花”,AI 可能会把重点放在教堂上,新娘反而成了次要元素,画面比例就会失调。所以一定要把最核心、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关键词的前面。
🚷 避免使用矛盾词汇,别给 AI 出难题
有些关键词放在一起本身就矛盾,可还是有人会这么写。比如 “透明的石头”,石头通常是不透明的,这种矛盾的描述会让 AI 很困惑,画出来的东西要么不像石头,要么不透明。
还有 “方形的圆形”“冷色调的暖色”,这些都是明显矛盾的。在写关键词时,要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有没有逻辑冲突。如果有,一定要删掉其中一个,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 “看起来像透明的石头”,加上 “看起来像” 就缓解了矛盾,AI 会理解为石头有透明的质感,但本质还是石头。这种委婉的表达比直接的矛盾描述要好得多。
掌握了这些关键词描述的技巧,避开常见的错误和陷阱,你用 AI 作图时会顺利很多。其实 AI 就像一个需要明确指令的助手,你说得越清楚、越具体,它干活就越符合你的心意。多练习几次,慢慢就能找到感觉,让 AI 成为你创作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