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 AI 工具是剧本杀创作的第一步。现在能写东西的 AI 不少,但真能搞定剧本杀这种复杂文本的不多。得挑那些既能生成故事,又能处理逻辑闭环的工具。
GPT - 4 在逻辑推理上表现突出,尤其适合构建多层反转的悬疑剧情。你给它设定好故事背景,比如 “一群老同学在孤岛别墅重逢,当年的班花突然死亡”,它能顺着这个引子,给出三到五个不同的杀人手法和动机链条。不过用的时候得给足细节提示,比如 “凶手必须是看似最不可能的人”“每个角色都要有隐藏秘密”,不然出来的东西容易流于表面。
Claude 2 的优势是处理长文本时不容易 “失忆”。写剧本杀经常要来回调整角色关系和线索,用 Claude 2 可以把已经写好的五个人物小传和三条关键线索都喂给它,让它基于这些内容继续扩展剧情,不会出现前面设定的 “某角色有恐高症”,后面却让他从天台往下抛东西的 BUG。
还有专门的剧本生成工具,比如 “剧作者 AI”,里面内置了剧本杀模板,能直接生成角色卡、线索卡格式。新手可以先用这种工具练手,熟悉剧本杀的基本框架后,再换更灵活的大模型工具打磨细节。
用 AI 锚定悬疑核心,让故事自带钩子。悬疑剧本杀的灵魂是核心诡计,这一步必须让 AI 帮你多想几个方案。
让 AI 先出十个核心诡计,不用管合理性,天马行空也行。比如 “死者其实是双胞胎,现在的尸体是另一个人”“凶器是冰做的,融化后消失”“整个别墅是个密室,凶手利用建筑结构杀人”。然后你从中挑两个最有感觉的,让 AI 围绕这两个诡计展开故事。
隐藏线索的设计很关键。可以让 AI 生成 “表面线索” 和 “深层线索” 两套内容。表面线索要明显,比如 “死者手里攥着半张电影票”,深层线索得藏得深,可能是 “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对应着某本书的页码”。把这些线索分给不同角色,让 AI 标注每个角色知道的线索范围,避免出现 “全员都知道关键信息” 的漏洞。
反转点要提前埋好。让 AI 在故事前半段埋下五个看似无关的细节,比如 “某角色总是戴着围巾”“客厅的钟快了十分钟”“厨房少了一把水果刀”,到后面反转时,这些细节突然串联起来,揭示出 “围巾是为了遮挡勒痕”“钟是凶手调的,制造不在场证明”“水果刀才是真凶器”。这种前后呼应的设计,AI 很擅长,你只需要提醒它 “每个细节都要有存在的意义”。
靠 AI 赋予角色灵魂,避免工具人设定。剧本杀里的角色不能是推动剧情的工具,得有自己的小心思和秘密。
让 AI 给每个角色写三段 “内心独白”,分别对应 “表面性格”“隐藏动机”“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一个看似阳光的男同学,表面独白是 “好久没见大家,真开心”,隐藏动机是 “我要查清当年她为什么拒绝我”,秘密独白是 “其实我当年偷了她的日记”。这些独白不用写进剧本,却能帮你把握角色的行为逻辑。
角色关系网让 AI 画出来。把五个角色的名字输入进去,让它生成 “爱恨情仇” 四种关系。比如 “甲暗恋乙”“乙欠丙钱”“丙知道丁的秘密”“丁和甲是情敌”,这样交织的关系能让每个人都有嫌疑,也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要是觉得关系太简单,就跟 AI 说 “再增加两个隐藏关系”,它会给你惊喜,比如 “其实甲和丁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给角色加 “行为标签”。让 AI 给每个角色设定三个习惯性动作,比如 “紧张时会摸鼻子”“说谎时会不自觉地看左手”“每次提到某个人都会停顿一秒”。这些小细节能让玩家更容易代入,也能成为判断凶手的线索。AI 生成的标签可能有点普通,你可以让它 “再怪异一点”,比如 “总喜欢把东西摆成三角形”。
用 AI 梳理剧情逻辑,避免 BUG 横飞。悬疑故事最怕逻辑漏洞,AI 就像个质检员,能帮你找出不少问题。
写完第一版剧情后,让 AI 扮演 “杠精玩家”,列出十个不合理的地方。比如 “凶手在五分钟内不可能从客厅跑到卧室再回来”“那个密室的锁,用文中的方法根本打不开”“某角色的动机不足以让他杀人”。然后你根据这些问题,让 AI 一起修改,它会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 “把时间改成十分钟”“换一种开锁方式”“增加一段过去的恩怨”。
时间线是重中之重。让 AI 生成 “分钟级时间线”,从晚上 7 点到 12 点,每个角色在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都列出来。比如 “7:00 - 7:10,甲在厨房喝水;7:10 - 7:30,甲和乙在客厅聊天”。然后检查有没有冲突的地方,比如两个角色都说自己 8 点在书房,这就需要调整。AI 还能帮你计算 “空白时间”,也就是某个角色没有不在场证明的时间段,确保凶手有足够的作案时间。
线索链让 AI 闭环。把所有线索列出来,让 AI 按 “发现顺序”“指向凶手”“迷惑项” 分类。然后检查是否每个线索都有对应的解释,是否有多余的线索。比如 “在花园发现的脚印”,AI 会告诉你 “这个线索要么指向凶手从花园逃跑,要么就是迷惑项,是别人早上留下的”。如果有没用到的线索,就让 AI 想办法插进剧情里,或者直接删掉。
让 AI 助力互动设计,提升玩家沉浸感。好的剧本杀不光是讲故事,还要让玩家有参与感。
分支剧情交给 AI 来写。设定几个关键节点,比如 “玩家是否选择打开那个盒子”“是否相信某个人的证词”,让 AI 针对每个选择写出不同的后续剧情。比如选择打开盒子,会发现一张老照片,引出新的秘密;不打开,就会错过这个线索,后面的推理难度加大。AI 能生成的分支比你想象的多,你可以挑出最有意思的两三个保留。
搜证环节的设计,AI 有不少好点子。让它生成 “公开线索”“个人线索”“隐藏线索” 三类。公开线索大家都能看到,比如 “死者身上有刀伤”;个人线索只有对应的玩家知道,比如 “甲的袖口有血迹”;隐藏线索需要完成特定任务才能获得,比如 “成功说服乙说出实话,才能得到她看到的画面”。AI 还会提醒你 “隐藏线索不能太难获得,不然玩家会失去兴趣”。
结局让 AI 多准备几个。除了 “找出真凶” 的常规结局,还可以有 “凶手逃脱”“所有人都有责任”“揭开更大的阴谋” 等隐藏结局。这些结局的触发条件,比如 “投票时没有人投对”“找到所有隐藏线索”,让 AI 来设定,它会考虑得很周全,甚至会加入 “如果玩家们互相猜忌,就会触发最坏结局” 这样的设计,增加游戏的紧张感。
这些 AI 创作的坑,新手一定要避开。用 AI 写剧本杀虽然方便,但有些雷区踩了会让剧本质量大打折扣。
别让 AI 主导一切。AI 生成的内容经常会有 “套路化” 的问题,比如凶手永远是最沉默的那个,线索永远藏在床底下。你得有自己的判断,把 AI 的想法打乱重组,加入自己的创意。比如 AI 说 “密室是用钓鱼线从外面锁上的”,你可以改成 “其实是利用了门的惯性,不用钓鱼线也能锁上”。
警惕 AI 的 “逻辑偷懒”。有时候你问 AI “这个角色为什么要这么做”,它会给出一个很牵强的理由,比如 “就是突然想做”。这时候千万别放过,一定要让它重新想,直到动机足够合理。可以跟它说 “再结合他的过去经历,给一个更可信的动机”,逼着它深入思考。
别依赖 AI 的文笔。AI 写的对话可能很生硬,比如 “我怀疑你是凶手,因为你有动机”。你得自己润色,让对话更符合角色性格,比如改成 “你那天晚上鬼鬼祟祟的,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大家?”。描写场景也是,AI 可能只会说 “房间里很暗”,你可以丰富成 “房间里拉着厚厚的窗帘,只有一缕月光从缝隙钻进来,照在积满灰尘的桌子上”。
AI 生成的线索别太直白。有时候 AI 给的线索太明显,比如 “凶手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这就没意思了。你得让线索更隐晦,比如 “纸条上写着一个日期,是凶手和死者第一次见面的日子”,让玩家多一层联想。可以提醒 AI“线索要像谜语,得猜一猜才能懂”。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