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某 AI 写作工具,输入 "古风虐恋小说开头",3 秒后屏幕上跳出三段文字。第一段写将军府千金在桃花树下哭泣,第二段是亡国公主在冷宫中抚摸旧物,第三段居然把两者杂糅成 "将军府千金在冷宫中种桃花"。这就是现在很多人追捧的 AI 创作?
作为写过三部长篇、跟过不少网文平台运营的人,最近被问得最多的就是:"AI 能不能帮我写出爆款小说?" 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话题,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AI 写作到底是个什么来头,能做到什么,又做不到什么。
📝 先看现状:AI 写作工具的真实水平
现在市面上的 AI 写作工具,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本质上都是 "预测下一个字" 的机器。你给它一段前文,它根据训练过的几千万本书籍数据,猜你接下来可能会写什么。
测过二十多个主流工具后发现,它们在套路化内容上确实有两把刷子。比如写赘婿文的 "退婚名场面",AI 能在 10 秒内生成五个版本:有摔婚书的,有放狠话的,还有当场展示隐藏实力的。这些内容读起来不算太差,甚至能达到网文平台的入门水准。
但稍微复杂点的需求就露馅了。让 AI 写一段 "母亲送别参军的儿子",十有八九会出现 "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泪水" 这种陈词滥调。不是说写得不好,而是太像流水线产品 —— 你在十本不同的小说里都能看到类似的句子。
更麻烦的是长篇创作。有个朋友用 AI 写悬疑小说,写到第 15 章时发现,AI 把第三章已经死掉的配角又写活了,还让他参与了关键剧情。这不是工具的错,而是 AI 根本没有 "记忆",它只知道当前段落该怎么写,不知道整本书的逻辑链条。
✅ 能解决的痛点:AI 写作的三个实用场景
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AI 在某些创作环节确实能帮上大忙,尤其是对新手作者来说。
最明显的是开头困境。70% 的作者卡文是卡在第一章,总觉得开篇不够吸引人。这时候让 AI 先写几个版本,哪怕写得一般,也能给你提供一个起点。你可以挑其中一段改,或者把几个版本的元素拼起来,比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强多了。
然后是细节填充。写古代集市场景,自己想半天可能只想到 "人来人往",AI 能给你列出来 "挑着担子的货郎在吆喝"" 糖画艺人的铜勺在青石板上流动 ""穿粗布衫的妇人在讨价还价"。这些细节不一定都能用,但能帮你打开思路,让场景更具体。
还有风格模仿。想试试仙侠文但没写过?可以把你喜欢的三本仙侠小说片段喂给 AI,让它学习那种文风。虽然写出来的东西带着明显的拼凑感,但至少能让你快速摸到该类型的写作套路,减少试错成本。
见过一个网文作者的操作很聪明:他先用 AI 写初稿,然后自己逐句修改。AI 写 "她很伤心",他改成 "她攥着衣角的手发白,指节捏得咯吱响,却始终没让眼泪掉下来"。AI 负责搭骨架,他负责填血肉,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 绕不开的局限:AI 写不出爆款的核心原因
但要说靠 AI 写出爆款?可能性微乎其微。爆款小说之所以能火,靠的是那些 AI 学不会的东西。
情感深度是第一道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拒绝田晓霞的那段心理描写,《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时的自言自语,这些文字能打动人,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揉了进去。AI 没有人生,它写的悲伤是 "下雨了",写的开心是 "太阳出来了",永远停留在表面。
然后是逻辑闭环。爆款小说往往有精巧的结构设计,前面埋的伏笔后面都能圆回来。比如《盗墓笔记》里的青铜门,从第一本就提到,直到最后才揭晓答案。AI 做不到这个,它更擅长 "走一步看一步",写着写着就把前面的坑忘了。
最关键的是原创性。现在的 AI 写作本质上是 "重组",把已有的内容打碎了再拼起来。但真正的爆款往往带有颠覆性的创新,就像当年《三体》把科幻和中国历史结合,《明朝那些事儿》用白话写历史,这些都是 AI 学不会的 —— 它只能模仿已经成功的东西,无法创造全新的范式。
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某网文平台去年收到的 AI 创作投稿超过 5 万篇,最终签约的只有 17 篇,其中能进入畅销榜的一篇都没有。平台编辑说,这些作品 "看起来都对,但就是少了点能让人记住的东西"。
🤝 人机协作的正确姿势:把 AI 当助手而非替代者
与其纠结 AI 能不能写出爆款,不如想想怎么用好这个工具。这几年观察下来,那些能把 AI 用明白的作者,都有个共同点: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依赖 AI,什么时候该自己上。
新手可以用 AI 来突破心理障碍。很多人总觉得 "写不好就别写",结果永远停留在构思阶段。不如让 AI 先写个烂版本,你再在这个基础上修改。写作就像雕刻,总得先有块石头,AI 就能帮你把石头搬过来。
中间阶段可以用 AI 做风格实验。写腻了现言想试试奇幻?让 AI 先按你的人设写几段,看看人物在不同世界观里会有什么反应。相当于给你搭了个临时舞台,你可以在上面随便试戏,不用怕浪费时间。
但到了核心情节和情感表达,一定要自己动笔。就像做饭,AI 能帮你切菜备料,但火候掌握和调味还得靠自己。读者记住的从来不是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某个角色在关键时刻的选择,是那些能戳中人心的瞬间 —— 这些东西,只有真正理解人性的人类才能写出来。
见过最厉害的操作是一位悬疑作者,他让 AI 生成十个凶手身份,然后自己逐个推翻,最后选了最不可能的那个。用 AI 的思维盲区来反推剧情,反而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反转。
📈 未来趋势:AI 会淘汰作者吗?
答案是不会,但会淘汰只会套模板的作者。
看看这几年的创作生态就知道,AI 出现后,真正受欢迎的作品反而更强调 "个人风格"。读者见过太多 AI 生成的完美文字后,开始怀念那些带着瑕疵但充满真情实感的表达。就像手工制品在工业时代反而更值钱,人类创作的独特性会变得更珍贵。
而且写作的本质从来不是 "把字写出来",而是 "传递从未被表达过的感受"。AI 可以学会所有已知的写作技巧,但它永远无法体验第一次失恋的痛苦,第一次成功的喜悦,这些只有人类才有的生命体验,才是创作的真正源泉。
最后说个真人真事。有位老作者,用 AI 写了本都市小说,数据平平。后来他突发奇想,把自己年轻时摆地摊的经历加进去,让 AI 帮忙润色细节。结果这本书突然火了,读者说最喜欢里面 "被城管追着跑时,怀里还死死抱着没卖完的袜子" 这种段落 —— 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细节,才是 AI 写不出来的爆款密码。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