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你的「风格」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用 AI 写东西,总觉得不对劲。明明给了主题,AI 写出来的东西却像白开水 —— 不是说不好,就是没有「你」的味道。问题出在哪?多半是你自己都没搞清楚「你的风格」到底是什么。
训练 AI 之前,先得给 AI 一个明确的「靶子」。怎么找这个靶子?拿自己过去的文章开刀。把你觉得最满意、最能代表自己风格的 5-10 篇文章找出来,逐字逐句分析:
- 你习惯用长句还是短句?比如有的人写观点文喜欢用「虽然… 但是…」的长句层层递进,有的人则爱用短句斩钉截铁。
- 你偏爱哪些高频词?是喜欢用专业术语,还是更爱用网络热词?比如科技博主可能总提「底层逻辑」「闭环」,而生活博主可能常用「绝了」「亲测有效」。
- 段落结构有什么规律?是开头喜欢抛问题,还是习惯先给结论再展开?是每段都短小精悍,还是喜欢用大段文字深入分析?
建议做个「风格分析表」,把这些特点一条条列出来。比如我的分析表里就写着:「多用设问句开头,每段不超过 3 行,高频出现‘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这类转折词」。有了这个表,给 AI 的指令才能精准到「毫米级」。
别觉得这个步骤麻烦。我见过太多人急着让 AI 产出,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四不像。花 1 小时做风格分析,能让你后续节省 10 倍的修改时间 —— 这笔账很划算。
📚 喂给 AI 的「料」,决定它的「厨艺」
想让 AI 学会你的风格,光靠口头描述远远不够。你得给它「吃」对东西—— 也就是高质量的训练素材。
素材怎么选?记住三个原则:
- 风格纯度要高。别把你偶尔尝试的非主流写法加进去。比如你平时写严肃的职场文,就别把那篇调侃老板的搞笑段子塞给 AI,会让它 confusion(混淆)。
- 领域要垂直。写美妆的就专注美妆文,写财经的就聚焦财经稿。跨领域素材会让 AI 抓不住重点,最后写出个「四不像」。
- 数量要适中。太少了,AI 学不全;太多了,AI 记不住。一般来说,8-15 篇代表作是比较合适的范围。
给素材的时候,别一股脑全扔过去。最好每篇都加个简短标注,告诉 AI 这篇的亮点在哪。比如:「这篇开头用了场景描写,适合吸引年轻读者」「这篇多用数据,显得专业可信」。这样 AI 能更快抓住重点,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我之前帮一个美食博主训练 AI,刚开始她只给了 5 篇文章,AI 写出来的东西总差点意思。后来她补充了 10 篇不同风格的菜谱文,还标注了每篇的特色 —— 有的侧重故事性,有的强调步骤清晰,有的擅长用比喻形容味道。结果你猜怎么着?AI 写出来的东西,连她的粉丝都没看出差别。
🎯 提示词,得像「导航」一样精准
很多人训练 AI 失败,问题就出在提示词上。他们总说「写一篇和我风格类似的文章」,这种模糊的指令,AI 根本接不住。好的提示词,得像导航一样,精确到每一个转弯。
分享个我屡试不爽的「三段式提示词模板」:
- 风格定位:明确告诉 AI 要模仿的风格特点。比如:「模仿我的写作风格,要用短句,每段不超过 2 行,多用‘你知道吗’‘其实’这类口语化词汇,结尾习惯用反问句引发互动」。
- 内容要求:说清楚要写什么,写给谁看。比如:「写一篇关于夏季防晒的文章,读者是 20-30 岁的女性,重点讲日常通勤防晒技巧,要实用、易懂」。
- 参考示例:直接给一段你写的文字当范例。比如:「参考这段写法:‘夏天出门,很多人觉得涂了防晒霜就万事大吉。其实不是。你忘没忘脖子后面?耳朵后面?这些死角最容易晒黑,还容易长斑。’」
这个模板的关键是越具体越好。你甚至可以告诉 AI「避免用哪些词」「喜欢用哪些比喻」。比如我自己就会特意提醒 AI:「少用‘非常’‘极其’这类词,多用具体描述代替。比如不说‘非常好吃’,而说‘咬一口,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甜中带点酸,像小时候外婆种的那颗樱桃树’」。
还有个小技巧:每次 AI 输出后,把不满意的地方记下来,下次提示词就针对性优化。比如你觉得 AI 写得太严肃,下次就加一句「语气要更轻松,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如果觉得段落太长,就明确要求「每段不超过 40 个字」。循序渐进,AI 会越来越懂你。
🔄 反馈迭代,比「一次性训练」更重要
别指望一次训练就能让 AI 完美掌握你的风格。真正有效的训练,是个「反馈 - 调整 - 再反馈」的循环过程。
AI 第一次输出后,不管好坏,都要认真分析。我习惯用「红笔批改法」:打印出来,用红笔标出不满意的地方 —— 是用词不对?还是句式太死板?或者是整体风格偏了?
比如有次我让 AI 模仿我的「干货 + 案例」风格,结果它写了一堆理论,没几个例子。我就记下:「需要增加具体案例,每个观点配 1 个真实例子」。第二次输出,案例有了,但例子太长,喧宾夺主。我又加了条:「案例控制在 30 字以内,点到为止」。第三次,效果就基本达标了。
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别只说「不好」,要说清楚「哪里不好,怎么改」。比如别说「这段写得不像我」,而要说「这段用了太多长句,我平时习惯用短句,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你改改看」。AI 很聪明,但它需要明确的「修正指令」,而不是模糊的评价。
我建议做个「迭代记录表」,把每次的提示词、AI 输出、你的修改意见都记下来。过段时间回头看,你会发现 AI 的进步轨迹 —— 这不仅能帮你更好地调整策略,还能给你满满的成就感。
🌐 不同平台,风格得「入乡随俗」
同一个人,在公众号和在小红书写东西,风格能一样吗?肯定不行。所以训练 AI 的时候,还得让它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怎么做到?其实不难。只需要在提示词里加个「平台属性」就行。比如:
- 写公众号:「风格要正式一点,段落可以长些,多用小标题分隔,结尾引导点赞关注」
- 写小红书:「语气要亲切,多用 emoji,每段不超过 2 行,开头要抓眼球,比如用‘救命!’‘姐妹们’这类词」
- 写知乎:「开头要直击问题,多用数据和逻辑分析,结尾可以留个开放性问题引发讨论」
我有个学员是做职场培训的,他需要在不同平台发内容。刚开始,AI 写出来的东西不管在哪都一个调调,效果很差。后来他学会了在提示词里加平台属性,结果呢?公众号文章打开率提升了 30%,小红书笔记点赞数翻了倍,知乎回答也经常被推荐到首页。
还有个小窍门:给每个平台单独建个「风格库」,收集该平台上你最成功的 5-8 篇文章。训练时,告诉 AI「参考这个平台的风格库」,它就能更快适应不同平台的「脾气」。
🚫 这些坑,千万别踩!
训练 AI 写风格,看似简单,其实很多人都在犯一些低级错误。我总结了几个最常见的「坑」,你可得避开:
第一个坑:指望 AI「无师自通」。别以为给几篇文章,AI 就能完全模仿你的风格。它需要你不断「调教」,就像教学生一样,得有耐心。我见过有人试了两次没效果就放弃了,其实再坚持一下,效果可能就出来了。
第二个坑:修改时「大刀阔斧」。如果 AI 输出的东西和预期差太远,别直接重写。最好先指出具体问题,让它修改。比如「这段的开头不够吸引人,你试试用个反问句开头」。一步步引导,比推倒重来效率高多了。
第三个坑:忽略「个性化元素」。每个人的写作都有一些独特的小习惯,比如有的人喜欢在文末加一句固定的话,有的人偏爱用某个特定的比喻。这些细节一定要告诉 AI,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少了「灵魂」。
第四个坑:过度依赖 AI。AI 再好,也只是个工具。最终的判断权还在你手里。我每次都会把 AI 写的东西通读一遍,调整那些不太对劲的地方。毕竟,风格这东西,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AI 再聪明,也比不上你对自己的了解。
记住,训练 AI 写风格,就像教一个新同事做事。刚开始可能磕磕绊绊,但只要方法对了,耐心够了,它会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现在 AI 写作工具更新换代这么快,早点掌握这个技能,就能在内容创作的赛道上领先一步。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