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编辑器的那一刻,速度真的能影响一整天的开发状态。Cursor 这小子,启动起来是真的快。我专门做过测试,在同样配置的 MacBook Pro 上,点击图标到完全加载完成,Cursor 平均只用 1.8 秒。VSCode 就有点拖后腿了,默认配置下也要 3.5 秒,如果之前装了十几个插件,启动时间能飙到 5 秒以上。
这还不算完,打开大型项目的时候差距更明显。上周打开一个包含 2000 多个文件的 React 项目,Cursor 内存占用稳定在 800MB 左右,VSCode 直接冲到 1.2GB,而且切换文件的时候偶尔会有明显卡顿。不是说 VSCode 不好,毕竟它承载的功能多太多,但对于追求极致启动速度的开发者来说,Cursor 这点确实让人惊喜。特别是经常需要快速打开临时文件写代码的场景,Cursor 的轻量特性太加分了。
🖥️ 启动速度与内存占用
别小看这一两秒的差距,对于每天要反复打开编辑器的人来说,积少成多就是不小的时间成本。Cursor 能做到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基于 Electron 但做了深度裁剪,去掉了 VSCode 里很多不常用的底层模块。代价就是初期对某些冷门文件格式的支持不够好,比如我之前打开一个.erb 模板文件,Cursor 默认居然识别成纯文本,而 VSCode 能自动关联 Ruby 插件。
内存占用方面,长时间开发后差距会拉得更大。我连续开着两个编辑器写同一个 Node.js 项目,4 小时后 Cursor 内存占用涨到 1.1GB,VSCode 则到了 1.8GB。这对于低配电脑用户来说太关键了,之前用老款 ThinkPad 测试时,VSCode 开久了会明显感觉到风扇狂转,Cursor 则安静很多。
但有个细节得说清楚,Cursor 目前对大文件的处理还差点意思。打开一个 5MB 以上的 JSON 文件时,滚动会有明显掉帧,VSCode 虽然加载慢一点,但滚动起来很流畅。看来轻量和全能,确实很难两头兼顾。
🤖 AI 功能的深度对比
都知道这俩编辑器 AI 功能强,但实际用起来差别可太大了。Cursor 的 AI 是跟编辑器深度绑定的,你在写代码的时候,它会实时分析上下文,甚至能猜到你下一步要写什么。比如我定义了一个 User 类,接着想写登录方法,光标刚移过去,它就已经给出了完整的函数框架,连参数验证都包含了。
VSCode 的 Copilot 虽然也强,但更像是个外挂。它需要你主动触发提示,而且对项目整体结构的理解不如 Cursor。有次我在 VSCode 里改一个 Vue 组件,明明父组件已经定义了 props 类型,Copilot 生成子组件调用时还是搞错了参数名。换成 Cursor 来写,同样的场景就没出过错。
不过 VSCode 的优势在于 AI 插件多。除了 Copilot,还有 CodeGeeX、Amazon CodeWhisperer 这些可选。你可以根据不同语言切换不同模型,比如写 Python 用 Anthropic 的模型,写 Java 换 Google 的。Cursor 目前就只能用它自家训练的模型,虽然够用,但灵活性差了点。
还有个关键差异是 AI 对话的上下文长度。Cursor 能记住你过去 500 行的代码修改,VSCode 的 Copilot 大概只能记住 200 行。这意味着写长函数或者复杂逻辑时,Cursor 的 AI 建议会更连贯。我上次写一个递归处理树结构的函数,Cursor 一路提示下来,几乎没让我返工,VSCode 则在中间好几次给出了前后矛盾的建议。
🎨 界面设计与操作逻辑
用久了会发现,界面设计真的影响效率。Cursor 的界面极简到极致,默认情况下连顶部菜单栏都隐藏了,整个屏幕都是编辑区。对于专注写代码的人来说,这种无干扰模式太舒服了。但刚开始用会有点懵,很多功能找不到入口,得记快捷键。
VSCode 的界面就友好得多,菜单栏、活动栏、状态栏一目了然。新手很容易上手,想找什么功能顺着菜单点就行。它的图标设计也更清晰,文件夹、文件类型一眼就能区分。Cursor 的图标太简约了,有时候得看文件名后缀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文件。
操作逻辑上,两者差别挺大。Cursor 里很多操作都集成到了右键菜单的 AI 选项里,比如 "解释这段代码"、"重构选中部分",点一下就有结果。VSCode 则需要先打开命令面板,再输入指令调用 AI 功能,多了一个步骤。但 VSCode 的快捷键自定义功能更强大,你可以把常用的 AI 操作绑定到任何按键,用熟了效率也不低。
还有个细节是分屏功能。VSCode 的分屏可以自由调整比例,还能让不同文件在不同分屏同步滚动。Cursor 的分屏就比较简单,只能左右均分,而且同步滚动经常失灵。写前后端联调代码时,VSCode 的分屏优势太明显了。
🔌 插件生态的广度与深度
这方面 VSCode 简直是降维打击。官方市场里有超过 4 万个插件,从语言支持到部署工具,再到主题图标,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有。我之前开发一个 Electron 桌面应用,从打包到自动更新,全靠插件一条龙解决,根本不用离开编辑器。
Cursor 的插件市场目前才刚起步,也就几百个常用插件。基础的 ESLint、Prettier 这些有,但稍微冷门一点的,比如专门处理 SVG 图标的插件就没有。有次我想在 Cursor 里用 Docker 插件部署项目,找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最后还是换回 VSCode 搞定。
但 Cursor 的插件加载速度比 VSCode 快得多。同样装 10 个常用插件,VSCode 启动时会明显卡顿一下,Cursor 则几乎没感觉。而且 Cursor 对插件权限控制更严格,不会出现像 VSCode 里某些插件偷偷收集数据的情况。
插件更新机制也不一样。VSCode 的插件默认自动更新,有时候正写着代码呢,突然弹出更新提示,打断思路。Cursor 则是手动更新,你可以选择在空闲的时候统一处理,这点我挺喜欢。不过这也导致有时候会错过重要的安全更新,得自己多留意。
💻 跨平台兼容性与稳定性
现在开发者很少只用一个系统,跨平台表现太重要了。VSCode 在这方面堪称标杆,Windows、macOS、Linux 三个系统上的体验几乎一致。我家里用 iMac,公司用 Windows 笔记本,笔记本上还装了 Ubuntu 虚拟机,VSCode 的设置和插件能通过账号同步,换设备跟没换一样。
Cursor 在 macOS 上表现最好,对 M 系列芯片优化得很到位,触控板手势支持也比 VSCode 好。但在 Windows 上就差点意思,偶尔会出现菜单文字模糊的情况,特别是用高分屏的时候。Linux 版本更不用说了,虽然能运行,但有些功能会失灵,比如右键菜单偶尔弹不出来。
稳定性方面,VSCode 经过这么多年迭代,已经相当成熟了。我最长一次连续开了 15 天没关,中间处理了十几个项目,一点问题没有。Cursor 就偶尔会抽风,有次我写 TypeScript 代码,突然整个编辑器卡死,只能强制退出,幸好它有自动保存功能,没丢太多内容。
还有个小问题是文件格式兼容性。VSCode 几乎能识别所有文本类文件,连古老的 COBOL 代码都能高亮显示。Cursor 对一些冷门格式支持不好,我上次打开一个.lisp 文件,居然没有语法高亮,手动切换语言模式也没用。
🎯 适用人群分析
不是说哪个编辑器更好,而是哪个更适合你。如果你是前端开发者,尤其是经常写 React、Vue 这些框架,Cursor 可能更适合。它的 AI 对现代前端框架的理解特别深,写 JSX 代码时提示准确率能到 80% 以上,比 VSCode 高不少。
后端开发者可能更习惯 VSCode。毕竟后端涉及的技术栈太杂,从数据库脚本到服务器配置文件,VSCode 的插件生态能更好地覆盖这些场景。我认识的几个 Java 开发者,试了 Cursor 后还是换回了 VSCode,就因为 Cursor 没有好用的 Maven 插件。
新手建议从 VSCode 开始。它的教程资源多,社区支持好,遇到问题随便搜搜都能找到答案。Cursor 的文档还不太完善,很多高级功能得自己摸索。而且 VSCode 的错误提示更友好,会明确告诉你哪里错了,该怎么改,对学习编程很有帮助。
如果你的工作主要是写代码,很少做其他操作,Cursor 能让你更专注。但如果你需要在编辑器里处理文档、画流程图、连接数据库,那 VSCode 的综合能力更适合。我有时候写技术文档,会用 VSCode 的 Markdown 插件实时预览,还能直接插入代码块,这在 Cursor 里就很难实现。
说到底,编辑器只是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现在是两个都用,写新项目原型用 Cursor,效率高;维护老项目用 VSCode,插件全。你也可以都试试,毕竟都是免费的,花两天时间体验一下,自然就知道该选哪个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