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看了就划走
同质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头和结尾高度相似。现在打开抖音,刷十条 AI 写的文案,有八条开头都是 “家人们谁懂啊”“今天给你们挖到宝了”,结尾不是 “赶紧冲” 就是 “错过拍大腿”。不是说这些句子不能用,而是用得太泛滥,用户早就看腻了。
我前阵子帮一个美妆号看文案,AI 生成的五条推广口红的内容,结构完全一样:先夸颜色,再讲质地,最后催单。连形容颜色的词都差不多,不是 “显白到发光” 就是 “黄皮亲妈”。这种文案发出去,系统都可能判定为低质内容,更别说让用户停留了。
怎么识别?很简单,把 AI 生成的文案复制到查重工具里,或者自己多刷几条同类视频。如果发现和别人的文案重合度超过 40%,那基本就是踩坑了。另外,要是文案里没有任何具体细节,全是通用形容词,比如 “特别好”“超级棒”,十有八九也是同质化产物。
修正的话得下点功夫。比如卖口红,别只说 “显白”,可以加一句 “我昨天涂这个色号去参加同学聚会,三个女生追着问链接”。加入具体场景和个人经历,一下子就和千篇一律的文案拉开差距了。
💔 情感缺失像念说明书,勾不住用户情绪
抖音用户刷视频就图个情绪价值,要么笑要么哭要么被打动。但 AI 写的文案经常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干巴巴地列信息。前几天看到一个卖妈妈装的账号,AI 写的文案是 “这款衣服面料舒适,版型宽松,适合中老年女性”。你说这有错吗?没错,但谁会因为这句话下单?
我对比过同一产品的两条文案。AI 写的 “这款加热杯垫好用,能保温”,人工改后的 “冬天刚泡的奶茶转身就凉?这个杯垫插电就能用,早上的咖啡到下午还是温乎的,姨妈期热个红糖姜茶也方便”。后者数据明显好很多,因为它戳中了用户的具体感受。
识别情感缺失有个笨办法:自己大声读一遍。如果读起来像在念产品参数,没有任何画面感,那肯定不行。另外,看文案里有没有 “我”“你” 这样的人称代词,有没有描述具体的情绪反应,比如 “急得直跺脚”“笑到肚子痛”。
想修正就得往文案里塞 “人情味儿”。卖保暖内衣可以写 “我妈以前总说冬天穿再多还是冷,自从给她买了这套,每天晚上看电视都不用裹毛毯了”;推学习资料可以说 “上次给侄子买了这套题,他期末数学多考了 20 分,嫂子特地打电话来谢我”。把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感受加进去,用户才会觉得 “这东西和我有关”。
🔑 关键词硬塞像贴膏药,读着硌得慌
AI 总觉得关键词加得越多,越容易被搜到。我见过最夸张的一条文案,推广运动鞋的,短短 200 字里 “运动鞋” 出现了 18 次。“这款运动鞋好穿,运动鞋轻便,运动鞋透气,买运动鞋选这款,运动鞋中的战斗机”,读起来就像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念叨,谁受得了?
关键词堆砌不仅影响阅读体验,还可能被平台判定为 “恶意优化”。抖音的算法很聪明,它更在意用户是否喜欢内容,而不是关键词密度。那些自然融入关键词的文案,流量反而更好。比如 “每天晨跑一小时,这双鞋陪我跑了三个月,脚感还是跟新买的一样”,既提到了产品,又不生硬。
怎么判断关键词是不是加太多了?可以用 SEO 工具查一下密度,超过 5% 就危险了。更简单的是,把文案里的关键词删掉,如果剩下的内容读不通顺,那肯定是堆砌了。比如 “这款面膜补水,面膜保湿,面膜推荐”,删掉 “面膜” 就成了 “这款补水,保湿,推荐”,完全不成句。
修正的关键是 “藏”。把关键词放进具体场景里,比如卖洗发水,别说 “洗发水去屑,洗发水控油”,可以写 “以前每天洗头还是油乎乎的,用了这个礼拜,三天没洗头发根还是清爽的,头屑也没了”。既包含了核心功能,又像聊天一样自然。
🚫 触碰平台红线自己还不知道,发了就限流
AI 可不管平台规则,有时候会写出带敏感词的文案。之前有个做养生茶的账号,AI 写的 “这款茶能治失眠,喝一个疗程包好”,结果直接被限流。抖音明确规定不能宣传医疗功效,“治”“包好” 这些词都是禁区。
还有些隐性红线容易踩。比如用 “最”“第一”“绝对” 这些极限词,或者留微信号、手机号直接导流。AI 生成文案时经常会用 “全网最低价”“排名第一的产品”,这些都是平台不允许的。我见过一个账号,因为 AI 文案里有 “加我微信领福利”,刚发出去就被警告。
识别违规内容不能全靠 AI,得自己上心。可以把文案复制到抖音官方的敏感词检测工具里,或者多看看同类爆款视频用什么词。比如别人说 “很受欢迎”,就别用 “最火”;别人说 “添加客服”,就别直接放微信号。
修正的时候要学会 “换个说法”。“治失眠” 改成 “喝了之后睡得香”,“全网最低价” 换成 “比平时买划算不少”,“加微信” 改成 “点购物车联系客服”。别小看这些改动,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决定了你的视频能不能被推荐。
😥 抓不住用户痛点,说了等于没说
用户刷到你的视频,不是来看产品多厉害,是来看你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但 AI 写文案总爱夸产品,却不说用户为什么需要。比如卖扫地机器人,AI 可能写 “这款机器人吸力大,续航久,智能规划路线”,但用户真正关心的是 “不用弯腰扫地了”“头发不会缠滚刷”“上班时能远程控制”。
我帮一个母婴号改文案时发现,AI 推婴儿车总说 “材质安全,推起来稳”。但宝妈们更在意的是 “能不能单手收车”“宝宝在里面睡觉会不会晃”“能不能上楼梯”。这些具体痛点没提到,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动。
怎么判断文案有没有戳中痛点?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用户,看完想不想说 “对对对,我就是这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肯定是没抓住重点。比如 AI 写的 “这款防晒霜好用”,就不如 “夏天带娃出门,涂了这个防晒霜,孩子玩一下午都没晒黑”,后者直接对应了宝妈的需求。
修正的秘诀是 “换位思考”。先想清楚你的用户每天在烦恼什么,然后把产品和这些烦恼绑在一起。卖破壁机可以写 “以前打豆浆要泡豆子洗机器,这个按下按钮就不用管,早上醒来直接喝,省时又省心”;推防晒霜可以说 “最怕孩子晒得通红,这个涂上去不黏腻,玩水都不掉”。让用户觉得 “这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自然就愿意停留和购买。
✨ 最后说个修正 AI 文案的万能技巧
别指望 AI 一次就能写出好文案,最好的办法是让它多生成几条,然后挑一条底子好的手动改。改的时候记住三个词:加细节、带情绪、贴场景。
加细节就是把模糊的描述变具体,“很好用” 改成 “用了半个月,电池还是满的”;带情绪就是加入自己的感受,“推荐购买” 改成 “我已经回购三次了,真心觉得不错”;贴场景就是让用户能联想到自己,“质量很好” 改成 “上次搬家摔了一下,一点没坏”。
AI 只是个工具,写出来的文案就像块璞玉,得靠人打磨才能发光。毕竟抖音做的是人与人的连接,机器再智能,也替代不了真实的温度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