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自媒体的、搞内容运营的,估计没人没试过用 AI 生成标题吧?毕竟谁不想花几分钟就搞出一堆看起来能爆的标题。但说真的,AI 一键生成的爆文标题,真的能让你的内容火起来吗?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再给你们透点能让流量翻倍的干货。
📌AI 生成标题的那些 “好处”,确实能省不少事
AI 生成标题,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快。以前想个标题可能得抓耳挠腮半小时,现在输入关键词,几秒钟就出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选项。对于那些日更的账号来说,这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就拿我一个做美食号的朋友来说,以前每天光想标题就得花近一个小时,用上 AI 之后,十分钟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能多拍点食材细节,内容质量都上去了。
而且 AI 能给你提供不少新思路。有时候自己脑子卡壳了,想的标题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套路,AI 却能从不同角度切入。比如写一篇关于 “夏季减肥” 的文章,你可能只想到 “夏天这样吃,轻松瘦 10 斤”,但 AI 能给你整出 “35℃高温天,靠这招一周瘦 5 斤,还不遭罪”“别再瞎节食了!夏季减肥就靠这 3 个小技巧,亲测有效” 之类的,确实能打开思路。
还有,AI 对关键词的敏感度挺高。只要你在提示里明确要包含哪些关键词,它生成的标题基本都能带上,这对于 SEO 来说是个好事。比如你做的是本地旅游号,想推某个古镇,告诉 AI 要包含 “XX 古镇”“夏季避暑”,它生成的标题大概率不会跑偏,能帮你在搜索引擎里争取到一些曝光。
⚠️但 AI 生成的标题,坑也真不少
最让人头疼的是千篇一律,没辨识度。AI 的算法是基于已有的数据,生成的标题难免带着模板化的痕迹。你去看那些用 AI 批量搞出来的标题,很多都是 “XX 的 N 个技巧,学会就赚了”“为什么 XXX?原来是因为这个”,读者看多了根本记不住,更别说点进去看内容了。我之前帮一个美妆号看数据,他们用 AI 生成的标题,打开率比人工写的低了近 30%,就是因为太普通,读者扫一眼就划过去了。
再者,AI 很难把握 “度”。要么标题太夸张,变成 “标题党”,比如 “吃了这个,癌症都能好”,这种不仅读者反感,平台还可能限流;要么就太保守,平铺直叙,像 “关于 XX 的介绍”,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它没法像人一样,根据内容的实际价值来调整标题的 “火药味”,很容易要么用力过猛,要么毫无力道。
还有个大问题,AI 不懂你的用户到底想要啥。每个账号都有自己的精准受众,他们的痛点、喜好只有运营者最清楚。比如同样是写育儿内容,面向新手妈妈和面向二胎妈妈的标题,侧重点肯定不一样。AI 可能只根据关键词生成通用标题,但抓不住那些细微的差异。我认识一个做母婴号的,目标用户是 0 - 1 岁宝宝的妈妈,AI 生成的标题老是带 “小学生”“青春期” 之类的词,明显不对路,还得人工一个个改,反而更费时间。
✨想让标题带流量,AI 得用对,人工更得跟上
别指望 AI 一键生成就能万事大吉,真正好用的标题,都是 “AI 搭骨架,人工填血肉”。先用 AI 生成一批标题,然后你得拿着放大镜挑毛病。比如看标题里有没有多余的词,能不能再精炼点;有没有戳中用户的痛点,能不能换个更扎心的说法。
举个例子,AI 生成的标题是 “夏季如何防晒?这几个方法很有效”,太普通了。你可以改成 “夏天晒黑 = 老 10 岁!这 3 个冷门防晒招,化妆师都在用”。加了痛点(晒黑显老),加了稀缺性(冷门),加了权威背书(化妆师),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这种微调,AI 暂时还干不了,得靠人对内容和用户的理解。
还要注意标题的 “场景感”。AI 生成的标题往往比较抽象,你得把它落地到具体场景里。比如写职场内容,AI 给的是 “职场沟通很重要”,你可以改成 “开会被领导怼?学会这招,下次让他对你刮目相看”。把 “沟通重要” 这个抽象的点,放到 “开会被怼” 这个具体场景里,读者一看就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自然就点进来了。
🎯平台算法得摸透,标题才能 “对上暗号”
不同平台的脾气不一样,标题的玩法也大相径庭。小红书喜欢带 emoji、用疑问句,比如 “夏天用什么粉底液不脱妆?👀这几款亲测有效”;抖音的标题得有 “钩子”,开头就要抓眼球,比如 “我敢说,90% 的人都做错了”;公众号的标题则更看重 “信息量”,得让读者一眼知道点开能得到什么,比如 “3 个方法,帮你搞定职场焦虑,亲测一周见效”。
AI 生成的标题大多是 “通用款”,很难精准匹配某个平台的偏好。这时候就得人工出手,根据平台特点调整。比如在 B 站,标题里带 “干货”“教程”“避坑” 之类的词,流量往往更好;在知乎,用 “如何评价”“为什么” 开头的标题,更容易引发讨论。你得像谈恋爱一样,摸清楚每个平台的 “喜好”,让标题跟平台 “对上暗号”,流量才能上来。
还有,平台的关键词权重也得考虑。比如百度系的平台,标题里包含精准关键词,更容易被搜索到;而头条系的平台,更看重标题的 “新鲜度”,用一些热点词、新词,推荐量可能更高。AI 虽然能加关键词,但它不懂不同平台的权重差异,这就得靠你自己根据经验调整了。
🔑用户画像刻在心里,标题才能戳中 “痒点”
你的用户是男是女?多大年纪?平时关注什么?有什么烦恼?这些问题不想清楚,标题写得再花里胡哨也没用。比如你做的是面向大学生的账号,标题里用 “考研党”“实习”“生活费” 这些词,肯定比用 “职场人”“房贷” 更能吸引他们。
AI 生成标题的时候,你得在提示里把用户画像写得越详细越好,比如 “针对 25 - 30 岁,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他们面临租房压力,标题要突出省钱、高效”。就算这样,AI 生成的标题也可能有偏差,这时候就得用你对用户的了解去修正。比如用户的核心痛点是 “没时间做饭”,AI 生成的标题可能只说 “好吃的菜谱”,你就得改成 “10 分钟搞定一顿饭,好吃还不贵,上班族必备”,这样才更戳人。
还有个小技巧,多看看你账号里那些爆款内容的标题,找找共同点。是喜欢用数字?还是喜欢用对比?或者是喜欢讲故事?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告诉 AI,让它照着这个路子生成,再加上人工调整,效果会好很多。我之前帮一个健身号分析,发现他们带 “7 天”“1 个月” 这种时间词的标题,打开率特别高,后来就让 AI 重点生成带时间词的,再人工优化,爆款率提升了不少。
💡数字和细节,让标题可信度翻倍
读者看标题的时候,潜意识里会判断 “这个内容靠谱吗”。用数字和细节,能大大提升标题的可信度。比如 “很多人不知道的技巧” 就不如 “3 个很多人不知道的技巧” 具体;“减肥效果好” 就不如 “一个月瘦 8 斤,不节食不运动” 有说服力。
AI 生成的标题里,数字用得往往比较随意,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这时候就得人工调整。比如写理财内容,“教你赚钱” 就太笼统,改成 “3 个理财小技巧,每月多赚 500 块,适合新手”,数字具体,受众明确,读者一看就觉得 “这个我能行”,自然就愿意点开。
细节也很重要。比如 “旅行攻略” 就不如 “在大理待了 7 天,住过 5 家客栈,这 3 个地方千万别去” 有吸引力。后者有具体的时间、经历,显得更真实,读者会觉得 “这是别人亲身体验过的,靠谱”。AI 很难写出这么有细节的标题,这就得靠你在内容里找那些具体的案例、经历,加到标题里去。
最后再总结一句,AI 生成标题是个好工具,但别指望它能包办一切。它能帮你省时间、开思路,但真正能让标题成为 “爆文引子” 的,还是你的经验、对用户的了解和对平台的把握。把 AI 当 “助理”,而不是 “老板”,再用上这些小技巧,流量翻倍真的不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