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用户需求是公众号爆文选题的根基,不搞清楚读者到底想看什么,写出来的内容再花哨也难成爆款。怎么精准抓住用户需求?其实有不少实用的方法。
📌 从用户互动里找线索
用户留言、评论区是宝藏。每天花 10 分钟翻一翻,把高频出现的问题、反复讨论的话题记下来。比如你做职场号,发现总有人问 “新人怎么拒绝不合理加班”“跨部门沟通总被怼怎么办”,这些就是现成的选题。还有后台私信,哪怕是零散的吐槽,也可能藏着共性需求。有个情感号运营者就靠整理 “被父母催婚的奇葩经历”,写出了篇 10 万 +,因为太多人有共鸣。
用户投票也很直接。每周在公众号发个小投票,列出 3-5 个你觉得不错的选题方向,让读者选。既避免了自嗨,又能让用户有参与感。记得投票选项别太笼统,比如 “你想看职场干货吗?” 就不如 “你更想看‘简历避坑’还是‘试用期生存技巧’?”
📌 用数据分析定位需求
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 能看到读者画像:年龄、性别、地域、活跃时间。如果 80% 用户是 25-30 岁女性,坐标一二线城市,那选题就得贴近这个群体的生活。她们可能更关心职场晋升、轻养生、低成本变美这些话题,而不是硬核科技或农业知识。
“图文分析” 里的 “阅读完成率” 很关键。如果一篇文章开头 10% 就掉了一半读者,说明开头没戳中需求;如果某个段落停留时间特别长,可能这个点是大家真正关心的。有个母婴号发现,写 “宝宝辅食” 的文章里,“6 个月宝宝能不能吃蛋黄” 相关段落阅读停留最久,后来专门做了一期辅食添加禁忌,直接爆了。
📌 观察同类爆款找规律
别只盯着自己的号,多看看同领域的爆款文章。打开新榜、清博指数,搜你所在的领域,把近 30 天的 10 万 + 文章标题列出来,找找共同点。育儿领域近期爆款标题里总出现 “3 岁前”“不花钱”,说明家长们关心低龄阶段和低成本育儿;职场领域 “3 天学会”“领导不说但你要懂” 这类标题常出爆款,反映出读者想要快速见效、抓潜规则的内容。
但注意别直接抄,要换个角度。比如大家都写 “职场 PUA 怎么应对”,你可以写 “刚入职就被 PUA?这 3 个信号要警惕”,从预防的角度切入,既满足了用户需求,又避开了同质化。
捕捉热点趋势是爆文的加速器,选对了热点,文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追热点不是盲目跟风,得有方法。
🔥 知道去哪找热点
微博热搜、抖音热榜、百度热搜是基础,每天早上 9 点、中午 12 点、下午 5 点多刷一刷,这几个时间段容易出大热点。还有知乎热榜,上面的问题往往有深度,适合做观点类爆文。比如知乎上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反感‘专家建议’” 这个话题火了,有个社会观察类公众号顺着写了篇 “我们不是反感专家,是反感脱离现实的建议”,很快就火了。
垂直领域的热点要盯行业平台。做美妆号的看美妆博主的最新动态、品牌新品发布会;做财经号的关注证监会、央行的政策发布。这些领域内的热点虽然受众没那么广,但精准度高,更容易出垂直爆款。
🔥 判断热点值不值得追
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追。先看热度持续时间,突发新闻比如 “某地地震”,适合快速出资讯类文章,但热度可能就 1-2 天;而社会现象类热点比如 “年轻人回县城买房”,能讨论好几天,适合做深度分析。
再看和账号定位是否契合。你是美食号,就别追娱乐圈的瓜,除非能结合 “明星同款家常菜” 来写。有个美食号在某明星塌房时,硬写 “从明星塌房看食品安全”,结果阅读量还没平时的一半,因为读者觉得太牵强。
还要看有没有风险。涉及政治、负面事件、敏感人物的热点,除非有官方定论,否则别碰。宁可错过,也别踩坑。
🔥 追热点要快更要巧
热点出来后,黄金发布时间是 2-4 小时内。如果没时间写长文,先出个短平快的观点文,把核心态度亮出来。等后续信息多了,再补一篇深度分析。比如某部电影刚上映口碑爆了,先写 “刚看完 XX 电影,这 3 个细节戳中我了”,第二天再写 “为什么 XX 电影能让观众疯狂二刷?”
角度要新颖。大家都在说 “某网红翻车”,你可以写 “从网红翻车看普通人怎么避坑”;大家都在讨论 “油价上涨”,你可以写 “油价涨了后,这些省油小技巧火了”。找到热点和用户生活的连接点,读者才会觉得 “这和我有关”。
把用户需求和热点趋势结合起来,选题就有了灵魂。这不是简单拼接,而是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让内容既有热度,又有共鸣。
🎯 用用户需求筛选热点
拿到一个热点,先问自己:我的读者会关心这个吗?他们在这个热点里可能有什么困惑?比如 “高考成绩公布” 是个大热点,如果你是教育号,读者多是高中生家长,那 “高考后填志愿注意这 5 个坑” 就比 “各省高考状元出炉” 更贴合需求;如果读者是高中生,那 “高考后该怎么规划暑假” 会更受欢迎。
有个职场号在 “裁员潮” 热点时,没有跟风写 “哪些公司在裁员”,而是写 “被裁员后,我用这 3 招快速找到新工作”,因为它的用户大多是普通上班族,更关心怎么应对危机,这篇文章直接成了当月爆款。
🎯 用热点激活用户需求
有些用户需求一直存在,但没被激活。热点就是个很好的引子。比如 “健康饮食” 是长期需求,但平时写可能反响一般。当 “某明星因吃外卖住院” 的热点出来后,写 “不想像明星一样生病?这几个家常健康食谱收好”,就很容易火。
还有 “亲子沟通” 这个需求,平时写 “怎么和孩子好好说话” 可能没人看。但当 “某孩子因被家长责骂离家出走” 的新闻出现,写 “比起‘别乱跑’,孩子更想听这 3 句话”,就会戳中家长的痛点,因为热点让他们更有代入感。
🎯 提前布局潜在热点
有些热点是可预测的,比如节假日、考试季、行业大事件。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准备,结合用户需求做选题,能抢占先机。比如端午节前,美食号可以准备 “3 种简单又好吃的粽子做法,新手也能会”;考研前一个月,教育号可以准备 “考研最后 30 天,这几个复习误区别踩”。
还有周期性热点,比如每年夏天的 “减肥”“防晒”,秋天的 “换季护肤”“贴秋膘”。提前观察去年同期的爆款,结合今年的新趋势调整。去年夏天 “极简减肥法” 火了,今年可以结合 “生活化减肥” 的新趋势,写 “不用节食不用运动,夏天这样吃就能瘦”。
选题确定后,标题和开头决定了读者会不会点进来、读下去。这两个部分要下足功夫。
✍️ 标题要同时勾住热点和需求
标题里最好既有热点元素,又有用户利益。比如热点是 “某奶茶涨价”,用户需求是 “想喝奶茶又省钱”,标题可以是 “某奶茶涨价到 30 元?教你在家 5 元复刻同款,味道没差”。
用数字和疑问更吸引人。“3 个方法” 比 “几个方法” 具体;“为什么别人追热点能爆,你却不行?” 比 “追热点的技巧” 更能勾起好奇心。有个情感号写 “被催婚时,这样回怼既体面又有效”,把 “催婚” 这个热点和 “想体面应对” 的需求结合,还用了 “这样回怼” 暗示方法,阅读量直接翻倍。
✍️ 开头要快速建立连接
开头 3 秒内就要让读者觉得 “这篇文章是写给我的”。可以先点出热点,再引出用户的痛点。比如:“最近‘打工人梗’又火了,有人说‘上班如上坟’,但你有没有发现,同样是上班,有人越干越顺,有人却总被领导怼?其实问题可能出在沟通上 —— 今天就教你 3 个职场沟通小技巧,让领导更重视你。”
也可以用用户的常见场景开头。“早上出门前,你是不是又在纠结穿什么?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穿少了怕冻着,穿多了又怕热……” 这样一写,读者就会觉得 “这不就是我吗”,自然会往下看。
写出爆文后别停,要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选题思路。这样才能持续产出爆款。
📈 复盘爆款找规律
每次出了爆款,都要回头看:这个选题是怎么想到的?结合了哪个热点?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标题和开头哪些地方做得好?把这些记下来,形成自己的选题库。比如你发现 “结合热点 + 实用技巧” 的选题容易爆,以后就多往这个方向靠;发现标题里带 “新手也能会”“3 步学会” 更容易被点击,就多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也要分析没爆的文章。是选题离用户太远?还是热点追晚了?或者角度不够新颖?有个科技号发现,写 “某新手机评测” 阅读一般,但写 “某新手机发布后,旧手机这样处理最划算” 却经常爆,后来就调整了选题方向,多从用户使用场景切入。
📈 持续收集选题素材
平时看到好的热点、用户留言、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比如刷到一条 “95 后女生把出租屋改成小花园” 的新闻,可以记下来,以后结合 “低成本改造”“租房生活” 的用户需求来写;听到同事抱怨 “周末不知道去哪玩”,可以记下来,结合本地热点写 “周末不想宅家?这几个小众景点人少又好逛”。
建立一个分类选题库,按 “热点类”“实用技巧类”“情感共鸣类” 等分类,需要的时候直接从中找灵感,不用每次都从零开始想。
做公众号爆文选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核心就是始终想着 “我的读者是谁?他们现在关心什么?我能给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把用户需求当成指南针,把热点趋势当成助推器,再加上不断总结和调整,想写出爆款并不难。刚开始可能没那么顺利,但只要坚持这样做,慢慢就会找到感觉。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