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公众号选题,就像给船找准了航向,能带着你的内容直抵用户心坎。但很多人写公众号,要么对着空白文档发呆,要么跟风写热点却反响平平。问题在哪?核心就是没抓住 “用户需求” 这个牛鼻子。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怎么从用户需求里挖出好选题,再把选题变成爆文,形成一个能持续产出好内容的闭环。
📊 挖需求:从 “猜用户想啥” 到 “拿数据实锤”
用户需求不是靠灵感迸发的,是靠 “蹲点” 蹲出来的。你得知道用户每天在琢磨啥,纠结啥,困惑啥。
微信后台的 “留言区” 和 “在看” 数据藏着金矿。那些被反复问到的问题,比如 “新手做公众号怎么涨粉”“短视频脚本怎么写”,本质上就是用户的刚需。把这些问题分类整理,比如分成 “运营技巧”“内容创作”“变现方法”,哪类问题出现的频率高,就说明哪类选题有市场。我见过一个职场号,就是把读者留言里 “加班该不该拒绝”“如何和领导提涨薪” 这类问题整理成系列文章,篇篇阅读量都比平时高 30%。
第三方工具能帮你扩大 “监听范围”。5118、新榜这些平台,能看到不同领域的热门关键词和文章。比如你做母婴号,搜 “宝宝辅食”,会发现 “6 个月宝宝辅食禁忌”“辅食添加顺序表” 这类关键词的搜索量特别大。这就是用户用脚投票投出来的需求。还有知乎、小红书的热门话题,比如 “有哪些给新手妈妈的建议”,下面的高赞回答里,藏着大量用户真实的痛点和困惑,把这些转化成公众号选题,自带流量基因。
用户画像要画到 “毛细血管”。不只是知道用户是 “25 - 30 岁女性”,更要知道她们的生活场景。比如同样是 25 岁女性,职场新人可能愁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宝妈可能愁 “带娃时怎么搞副业”。可以通过公众号的 “用户调研” 功能,发个简单的问卷,问问读者最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别嫌麻烦,我认识的一个教育号,就靠每月一次的用户调研,精准捕捉到 “双减后孩子怎么补课”“家庭教育的误区” 等选题,一年涨了 10 万粉。
🎯 转选题:把 “需求碎片” 拼成 “爆款框架”
挖到需求不等于有了好选题。得把用户的 “碎碎念” 变成 “有价值的内容方向”。
先给需求 “分级”。有些需求是 “即时性” 的,比如 “双 11 优惠券怎么领”,过了这个时间就没用了,适合追热点快写。有些是 “长期性” 的,比如 “怎么提高阅读效率”,不管什么时候写都有人看,适合做深度内容。还有些是 “隐性需求”,用户自己没说出来,但心里想要,比如 “30 岁没结婚很失败吗”,表面是问结婚,实际是问 “如何对抗社会焦虑”,这类选题容易引发共鸣。
结合公众号定位 “做减法”。就算某个需求很火,如果和你的账号定位不符,也得忍痛放弃。比如你是科技测评号,就别去写 “明星八卦”,哪怕它流量再大。反之,要是你的号专注于 “职场沟通”,那 “和同事闹矛盾怎么办”“跨部门协作技巧” 这些选题,就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强化账号标签。我见过一个美食号,只写 “懒人快手菜”,哪怕 “米其林餐厅测评” 很火也不碰,反而因为定位精准,粉丝粘性特别高。
给选题加个 “钩子”。同样是写 “减肥”,“30 天瘦 10 斤的方法” 就比 “如何减肥” 更吸引人。这个钩子可以是具体的数字(“3 个技巧”“7 天见效”),可以是解决痛点的承诺(“再也不用担心”“手把手教你”),也可以是反常识的观点(“越运动越胖?可能是方法错了”)。钩子的作用是让用户在刷到标题的 3 秒内,就觉得 “这篇文章我必须看”。
✍️ 写内容:让用户 “看得进去” 还要 “忍不住转发”
内容是连接选题和用户的桥梁。光有好选题,内容写得干巴巴,用户也不会买账。
开头 3 句话就要 “戳中痛处”。用户刷公众号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开头必须直击痛点,让他觉得 “这就是在说我”。比如写 “职场沟通”,开头可以说 “昨天开会,你明明准备了很久的方案,被领导三句话问懵了,只能尴尬地站在那?” 比 “职场沟通很重要” 这样的空话强 10 倍。痛点越具体,用户越容易代入。
内容要有 “获得感”,要么给方法,要么给情绪。给方法的话,要写得 “傻瓜式”,步骤清晰,比如 “做公众号封面图,只需这 3 步:1. 打开 Canva;2. 搜索‘公众号封面’模板;3. 替换文字和图片”。别写 “用设计软件做封面” 这种没用的话。给情绪的话,要说出用户的心里话,比如写 “中年人的无奈”,可以描述 “晚上加班回家,看到孩子已经睡了,想抱抱他又怕吵醒,只能在床边站一会儿”,这种细节比 “中年压力大” 更能引发共鸣。
结构要 “松紧要得当”。长篇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的段落别太长,三四行就换行。重要的句子可以加粗,比如 “记住,公众号标题里带数字,打开率会提高 20%”。偶尔插入一两句口语化的话,比如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别着急,往下看有解决办法”,能让读者感觉你在和他聊天,而不是在听你讲课。
🔄 做反馈:让 “一次爆款” 变成 “持续爆款”
写完一篇文章不是结束,是下一篇好选题的开始。通过反馈数据,能知道用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重点看 “完读率” 和 “转发率”。完读率低,说明内容太啰嗦,或者开头没抓住人,下次可以把开头写得更尖锐,删掉不必要的铺垫。转发率高,说明内容戳中了用户的分享欲,可能是观点太犀利,也可能是方法太实用,下次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深挖。比如一篇 “宝妈副业月入 5000 的方法” 转发率很高,说明用户不仅自己想知道,还想分享给身边的宝妈,下次就可以写 “宝妈副业避坑指南”,同样会受欢迎。
用户留言要 “逐条回复”。留言里藏着新的需求和疑问,比如你写了 “公众号涨粉技巧”,有读者留言 “我是做本地美食号的,这些方法适用吗?” 这就是一个新选题的雏形 ——“本地号专属涨粉技巧”。回复留言时,还能和用户建立感情,让他觉得你很重视他,下次更容易成为你的 “铁杆粉丝”。
定期 “复盘选题库”。每周花 2 小时,把这一周的选题、阅读量、转发率、用户留言汇总一下,看看哪些选题表现好,哪些表现差。表现好的,总结共同点(比如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下次多写;表现差的,分析原因(是选题太偏,还是内容没写好),下次避免。这样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 “选题方法论”,不用再愁没东西可写。
🚀 全闭环:从 “被动找选题” 到 “主动造需求”
当你把 “挖需求 — 转选题 — 写内容 — 做反馈” 这四步走顺了,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用户的需求被满足了,会更愿意关注你,给你留言;你从留言和数据里又能挖到新需求,写出更符合他们口味的内容;内容越好,用户越活跃,账号影响力越大。
这时候,你甚至能 “预判” 用户的需求。比如做职场号,知道用户每年三四月份会关心 “跳槽涨薪”,八九月份会关心 “年终总结怎么写”,可以提前准备选题,等用户刚有这个念头时,你的文章就推出来了,想不火都难。
记住,公众号的核心不是 “你想写什么”,而是 “用户需要你写什么”。把用户需求当成指南针,再加上一套可复制的方法,爆款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别指望一次就能摸到门道,多试,多总结,你会发现,找选题其实没那么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