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跟恶意代码、漏洞挖倔打交道快 8 年的安全研究员,我得说,JS 混淆代码绝对是日常工作里最让人头大的东西之一。变量名全是 a、b、c,函数嵌套七八层,还夹杂着各种编码和加密,有时候盯着屏幕两小时,可能连这段代码到底想干什么都搞不清。直到半年前开始用 JS NICE,才算真正摆脱了这种 “对着乱码发呆” 的日子。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工具,为啥说它是安全研究员的必备神器。
? JS NICE 凭什么成安全研究员的 “解密利器”?
很多人可能用过不少 JS 格式化工具,但 JS NICE 跟它们最大的区别是 —— 它不只是 “美化” 代码,而是真的在 “理解” 代码。
它的核心逻辑是靠机器学习模型。开发团队用海量的开源 JS 代码训练过,能根据代码的上下文、函数作用、调用关系,自动推测出那些被混淆的变量名、函数名应该叫什么。比如说,一段混淆代码里有个函数总在处理用户输入,调用了验证逻辑,JS NICE 就可能把它从 “f12” 重命名成 “validateUserInput”,光这一点,就能省掉我们大量逆向推导的时间。
更关键的是它支持 AST 解析。AST(抽象语法树)相当于把代码拆成了结构化的 “积木”,我们能清晰看到变量的声明位置、函数的调用链、条件判断的嵌套关系。对付那种故意用复杂流程掩盖恶意行为的代码,看 AST 比一行行读源码效率高 10 倍都不止。
我上个月分析一个钓鱼网站的 JS 时,那段代码用了好几种混淆手法,连变量名都用的是 unicode 编码,手动转义都得花半小时。扔到 JS NICE 里,不仅自动转义了编码,还把关键函数重命名成了 “stealCookie”“redirectToFakePage”,一眼就看出了它的恶意意图,当时就觉得这工具简直是来 “救命” 的。
? 上手实测:3 步搞定 JS 混淆代码解密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带机器学习、AST 解析的工具会很复杂,其实完全相反,JS NICE 的操作简单到离谱,新手也能秒会。
第一步,打开 JS NICE 的官网(jsnice.org,不用注册登录,直接能用)。页面特别清爽,左边是输入区,右边是输出区,中间就几个功能按钮,连广告都没有,这点比很多同类工具强太多。
第二步,把混淆的 JS 代码复制粘贴到左边输入框。这里有个小细节,如果你手里的代码是嵌在 HTML 里的,可以用它的 “Extract JS” 功能,自动提取出纯 JS 代码,省得手动删标签。我试过一段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