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估计都有过这种感受:盯着空白的编辑器,脑子里像塞了团棉花,半天蹦不出一个选题。不是没内容可写,是不知道写什么能让用户点开,更不知道写什么能让用户记住你。其实选题没那么玄乎,今天就拆解一套实在的方法,靠竞品分析和热点趋势双管齐下,让你不再为选题犯愁。
🎯 先搞清楚:你的公众号到底该写什么?
别着急去找竞品或者追热点,第一步得把自己的定位钉死。很多人写着写着就跑偏,就是因为一开始没弄明白 “我是谁,我该给什么人看什么内容”。
定位不是一句空话,得拆成三个具体问题:核心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高频困惑?你能提供什么独特的解决方式?比如同样是职场号,有的专写应届生求职,有的聚焦中层管理,有的擅长职场人际关系。你的答案越具体,选题范围就越清晰。
举个例子,假设你做的是 “宝妈育儿” 号,核心用户是 0-3 岁宝宝的妈妈,她们最愁的可能是哄睡、辅食、早教这三件事。那你的选题就该围绕这三个点展开,而不是跑去写小学生教育或者孕期护理。哪怕热点再火,只要和这三个核心需求不沾边,就得狠下心放弃。
还有个小技巧,把你的定位写成一句话贴在桌面:“我为 [谁] 解决 [什么问题],提供 [什么独特价值]”。每次找选题前念一遍,能帮你过滤掉 80% 的无效方向。
🔍 竞品分析:别人写什么火,你就有答案了
竞品不是敌人,是最好的选题老师。但不是让你抄,是让你通过分析他们的内容,找到用户真正认账的选题逻辑。
先搞清楚该关注哪些竞品。直接在微信里搜你的核心关键词,比如 “职场沟通”,按 “原创” 排序,挑那些阅读量稳定在 5000+,且更新频率固定的号。别贪多,选 5-8 个就行,太多了反而乱。把这些号分类,比如头部大号(10 万 +)、腰部潜力号(1-5 万)、垂直小众号(5000 左右),不同层级的竞品能给你不同启发。
建一个竞品选题库,用 Excel 或者石墨文档都行,每天花 20 分钟记录这几个数据:标题、发布时间、阅读量、在看数、留言关键词。坚持一周,你就能发现规律。比如某个职场号每周三发 “职场吐槽” 类内容,阅读量总是比干货文高 30%,这说明它的用户更吃情绪共鸣这一套。
重点看三个维度:高频出现的选题方向(比如情感号总写 “原生家庭”)、爆款标题的句式(比如 “我劝你别 XX,除非你想 XX”)、用户留言里反复提到的问题(很多爆款选题其实就藏在留言区)。有个工具叫 “新榜”,能看到公众号的热门文章排行,省得你一个个去翻。
但记住,竞品分析不是让你跟风。看到别人写某个选题火了,别急着抄,先想:他们没说到的点是什么?能不能换个角度写?比如大家都写 “早起的好处”,你可以写 “起不来的人,如何利用碎片时间高效学习”,反而可能出奇制胜。
📈 热点趋势:踩中时间节点,内容自带流量
追热点是个技术活,不是什么热点都值得追。有的热点来得快去得快,等你写完发出来,用户早就不关心了。得学会判断哪些热点有持续讨论度,哪些能和你的定位结合。
日常要养成立即收集热点的习惯。微信搜一搜的 “热榜”、微博热搜、知乎热榜、百度风云榜,每天花 10 分钟扫一遍,看到可能相关的就记下来。还有个工具叫 “5118”,能查某个关键词的搜索趋势,帮你判断这个热点是在升温还是降温。
判断热点值不值得追,看三个指标:和你的用户相关度(比如科技号追娱乐圈八卦就很违和)、可挖掘的深度(是不是只能写三五百字,还是能展开成几千字的分析)、时效性(是 24 小时内必须发,还是能延续一周)。像重大政策发布、行业大事件这种,往往有持续讨论的价值,值得花时间做深度内容。
追热点不是简单复述事件,得结合你的定位给出独特视角。比如 “35 岁职场危机” 是个老热点,职场号可以写应对策略,情感号可以写心理调适,理财号可以写副业规划。同一个热点,不同定位的号能写出完全不同的内容,关键是找到那个和你用户需求对接的点。
还可以提前布局季节性、周期性热点。比如开学季、春节前、618 大促,这些时间点每年都有,提前一两周准备选题,到时候就能抢占先机。列一个年度热点日历,标上重要节点,比如 3 月求职季、9 月开学季、11 月双十一,提前规划,就不会手忙脚乱。
✅ 选题验证:用小成本测试,避免白忙活
选出来的题,别直接就写长篇大论。先做个小测试,看看用户到底买不买账。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朋友圈或者粉丝群里发几个备选标题,看哪个互动最高。比如你纠结 “该不该辞职考公” 和 “30 岁辞职考公,我后悔了吗” 这两个选题,就把标题发出去,问大家 “更想知道哪个”,哪个回复多就写哪个。
还可以看同类关键词的搜索数据。在微信指数里搜一下 “考公” 和 “辞职”,看最近的搜索量变化,如果 “考公” 在上升,说明关注的人在变多,这个方向可能更有潜力。或者看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常搜”,里面是你粉丝真正在搜的关键词,直接拿这些词做选题,命中率超高。
小范围测试后,还要算投入产出比。如果一个热点需要你花 3 天时间采访、写稿,但预计阅读量和平时差不多,就不如把时间花在一个能稳定产出的选题上。不是所有好选题都值得做,得看你的时间和精力够不够。
🧩 高效锁题技巧:把方法变成流程
最后总结一套可复用的流程,每天花 1 小时就能搞定选题:
- 打开竞品库,看最近 3 天的爆款,记下 3 个高频关键词;
- 刷热点榜单,挑 2 个和你定位相关的热点;
- 结合自己的用户留言,从关键词和热点里各选 2 个方向;
- 用微信指数查这 4 个方向的热度,排除掉搜索量下降的;
- 把剩下的做成 2-3 个备选标题,发粉丝群测试;
- 选互动最高的那个,确定为下期选题。
另外,平时要建一个 “选题灵感库”,看到任何可能相关的点就记下来,比如用户的一句抱怨、一篇文章里的某个观点、甚至是街头看到的一个现象。这些零散的点积累多了,就会变成你的选题金矿。
记住,选题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别人的爆款不一定适合你,但通过竞品分析找到用户偏好,通过热点趋势抓住流量窗口,再结合自己的定位,就能大概率选出既能打动用户又能体现你价值的选题。试上两周,你会发现找选题其实比写稿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