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 Koopman

简介: 中文名:汤·库普曼出生地:荷兰兹沃勒国 籍:荷兰职 业:指挥家1944年,汤·库普曼出生于荷兰兹沃勒,从小在阿姆斯特丹接受传统教育,学习音乐学理论和管风琴、羽管琴,两种乐器均获得青年音乐家大奖卓越成就奖(Prix d'Excellence)。库普曼被早期乐器深深吸引,着迷 更多>

中文名:汤·库普曼

出生地:荷兰兹沃勒

国 籍:荷兰

职 业:指挥家

1944年,汤·库普曼出生于荷兰兹沃勒,从小在阿姆斯特丹接受传统教育,学习音乐学理论和管风琴、羽管琴,两种乐器均获得青年音乐家大奖卓越成就奖(Prix d'Excellence)。库普曼被早期乐器深深吸引,着迷于以严格考证研究为基础的演奏风格,他致力于研究巴洛克音乐,尤其是巴赫的作品,迅速成为“真实表现”运动的领导者。

据悉,库普曼在25岁时创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巴洛克管弦乐团,1979年,他组建了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1992年组建了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合唱团。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和合唱队合并之后,很快便在全世界享誉盛名,成为最好古乐团之一。

初建乐团:组建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之前汤·库普曼正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
院学习,同时还与许多后来在巴洛克音乐界逐渐出名的人一起工作。那是70年代初,人们正尝试着用早期乐器来演奏。唐·库普曼最初开始组团时,演奏员们还在使用现代乐器。开始换乐器的时候还是相当困难的,双簧管演奏家每5分钟断一次苇片,但大家都是自愿的,都为所演奏出的不同声音而激动不已。库普曼遇到了费利普·哈雷威格,安排与管弦乐队和合唱队一起工作。那真是70年代初才具有的精神力量,没有钱住旅馆,只好与朋友同住。第一次重要演出是1972年的《圣约翰受难曲》,这也是首次在荷兰用古乐器演奏巴赫受难曲。这让汤·库普曼想到,荷兰应该有一个管弦乐团专门演奏这样的音乐。

指挥与演奏:刚开始时,汤·库普曼从没有想到做指挥会成为艺术生涯的主要部分,事实上是费利普指挥了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的首演。汤·库普曼被邀请去柏林指挥B小调弥撒曲,演出的几周前,导演就打电话,请汤·库普曼早几个星期来给合唱队排练。事情来得很意外,汤·库普曼忙着那边的事情,就没有时间来排练自己的演出了,汤·库普曼有点发愁,汤·库普曼不得不在是否想要成为名指挥上做出决定。但即使是在指挥台上,汤·库普曼也想做一名与其他音乐家一样的人,而不是独裁者。特别是演奏巴洛克音乐,因为那里没有指挥的真正位置。
在指挥与演奏之间,理想的平衡应该是一半对一半,但这总也不能实现。举行有管弦乐队和合唱队参加的音乐会要比准备自己的独奏音乐会容易许多,而汤·库普曼做客席指挥的合约都是提前三年预定的。汤·库普曼还必须继续从事演奏,如果汤·库普曼只是做指挥,汤·库普曼会妒忌库普曼的同事,因为汤·库普曼需要自己制造音乐。

默默贡献:录制巴赫康塔塔的计划是对巴赫年最大的贡献,这个计划是如何做出的?尽管汤·库普曼从没有说起过,当年古斯塔夫·伦哈特录制巴赫的康塔塔时汤·库普曼只是在其中演奏的一名学生,那时汤·库普曼总是问伦哈特,为什么他不指挥音乐会演出,他认为有太多的困难。但汤·库普曼认为人们还是喜欢听作品的现场演出,尽管它不是十全十美。汤·库普曼总是觉得坐在麦克风和谱台前来制作音乐是一种令人悲哀的方式。拥有现在的计划,是因为汤·库普曼觉得在20年之后有许多新资讯出现,足以再来重温巴赫的康塔塔。这是一个新世纪,汤·库普曼的目标是先在音乐会上演出,然后再录音。汤·库普曼们现在已经录制了12首,完成了一半多,总共有22盒唱片。

改编作品:作品《圣马克受难曲》,当汤·库普曼自己的巴赫计划开始时,汤·库普曼曾听过另一个版本的(改编过的)《圣马克受难曲》,汤·库普曼在想要不要使用同样的版本?的确需要一个更好的方式。而且汤·库普曼认为,在巴赫康塔塔作品上多下功夫,就有可能寻找到汤·库普曼自己的选择。光做研究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演奏才能熟悉作品。
有一处的内容是升入天堂,汤·库普曼认为应该用半音阶来描述。还有几个地方乐器的组合很奇怪,这也可以与其他音乐作比较。汤·库普曼的一位同事提醒汤·库普曼,要密切注意作品中调性的发展,那就是说有时候汤·库普曼不得不作些调整,但如果汤·库普曼做了调整,汤·库普曼就得变换低音声部,因为它太高了。排练时,合唱部分比较容易,其规模比《圣约翰受难曲》和《圣马太受难曲》小一点,作品的整个气氛也不是很富有戏剧性的,不象《圣约翰受难曲》那样拥有太多的反犹太情绪。《圣马克受难曲》的内容比较温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在下半部分开始的。
汤·库普曼想找一段在其他受难曲中没有用过的赞美诗,汤·库普曼想使《圣马克受难曲》独树一帜。赞美诗可以配上现成的音乐,甚至变换音乐来适应它。主要的问题是要寻找咏叹调,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就像巴赫在B小调弥撒曲中所做过的,汤·库普曼觉得汤·库普曼应该利用这个作品之前的巴赫所有康塔塔,在这个较大范围内来选择,而不是像汤·库普曼的同事所坚持的只利用同时期的音乐作品。
那年9月在汤·库普曼的《圣马克受难曲》首次演出时,一位德国音乐学家指责汤·库普曼的诠释不符合“历史性”。但汤·库普曼已经发现,巴赫的康塔塔中就是有些音乐从世俗康塔塔到宗教康塔塔,再到世俗康塔塔这样被循环地使用过。汤·库普曼们知道有一、两首世俗康塔塔在被用在《B小调弥撒曲》之后,又用在了宗教康塔塔中。所以那种认为巴赫只在同一范围内反复应用旋律的观念是不真实的。
改编的任何版本对巴赫来说都不会是足够好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不满足的。他的作品演出一次之后,他就想要回头修订每一个部分,包括宣叙调,赞美诗和咏叹调。但由于没有时间,他只修订了两首受难曲,他还是需要这些作品的。
目的并不是演出那么多场次,只是想在巴赫年中演出。但大家都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演奏同一部巴赫的作品。汤·库普曼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说过:“你不必这样做,因为还有更好的巴赫音乐。”汤·库普曼已经演奏了所有优秀的巴赫音乐,的确有些作品不是很好。汤·库普曼已经答应妻子,汤·库普曼只在下一个巴赫年里才再次演奏巴赫音乐,那是2050年。汤·库普曼是很真诚地这样说的。
巴赫可能反复运用过他自己的许多作品,但有些宣叙调确实是专门为受难曲写的。这些年来,汤·库普曼创作过一些像宣叙调这样的小型作品。汤·库普曼从没有学过20世纪的音乐语言,汤·库普曼开始即兴演奏时,立即就回到了17世纪。汤·库普曼不能说汤·库普曼做得像巴赫一样好----这当然是汤·库普曼的梦想---但汤·库普曼能够把握巴赫风格中的某些焦点语汇和精彩音程。汤·库普曼认为这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圣马克受难曲》是库普曼的创作----汤·库普曼不能否认他的改编,而汤·库普曼这样做只是想成为巴赫的学生。汤·库普曼做过一个梦:汤·库普曼去巴赫那里学习,他说:“库普曼,汤·库普曼给你一个作业,是一部《受难曲》。你可以利用汤·库普曼的任何作品,找不到的话,还可以自己创作。两星期后回来交作业。”这时候梦就醒了。

作品库普曼英文名:TonKoopman
唱片公司:HarmoniaMundi类型:古典音乐(ClassicalMusic)
语言:法语
唐·库普曼指挥下的合唱团与乐队无论在音乐性方面,还是在技术上,都极为出色;而在咏叹调中,合唱者与乐器演奏者之间的乐思联系和对这些音乐的演绎自始至终都十分引人注目。独唱家与合唱团整体合作极为和谐均衡,整个合唱团以极美的分句与活泼且得体的控制,体现了他们对于音乐的把握。库普兰对于这些清唱剧音乐中的戏剧性冲突也控制得宜,全曲显得低调而又张弛有度,令听者自在安详。迪特里希·布克斯特胡德丹麦作曲家、管风琴家。1657在年赫尔辛堡,1660年在赫尔辛格,1668年在吕贝克的玛丽亚教堂任管风琴师。吕贝克期间,自年1673起作为演奏家及晚间音乐指导享有盛名。J.S.巴赫十九岁时步行跋涉两百英里来听他演奏,巴赫的管风琴及康塔塔创作也深受其影响。1680年,布克斯特胡德完成包含七首清唱剧的圣乐《我们耶稣的身体》,题献给瑞典宫廷乐长杜班。内容描述某目击耶稣基督受难的人,依序从《脚》、《膝盖》、《手》、《侧面》、《乳房》、《心脏》到《脸》来观察耶稣;写曲手法方面,则从意大利精致风格,发展出自身的独特风格,并以中世纪赞美诗《万岁,救世主》贯穿全曲。这份手稿目前典藏于瑞典乌帕萨拉大学图书馆,被学术界视若珍宝。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有教堂康塔塔、管风琴曲及器乐重奏奏鸣曲。管风琴曲有数种版本,教堂康塔塔及器乐奏鸣曲分别收在《德国音乐名作集》ⅩⅣ和Ⅺ内。计划出版的《布克斯特胡德作品全集》1925至1937年出了七卷,1958年重新执行这个计划。G.卡尔斯泰特曾编辑他的乐曲主题目录,出版于1974年。

Ton Koopman的歌

  1. 01. 加入列表
  2. 02. 加入列表
  3. 03. 加入列表
  4. 04. 加入列表
  5. 05. 加入列表
  6. 06. 加入列表
  7. 07. 加入列表
  8. 08. 加入列表
  9. 09. 加入列表
  10. 10. 加入列表
  11. 11. 加入列表
  12. 12. 加入列表
  13. 13. 加入列表
  14. 14. 加入列表
  15. 15. 加入列表
  16. 16. 加入列表
  17. 17. 加入列表
  18. 18. 加入列表
  19. 19. 加入列表
  20. 20. 加入列表
  21. 21. 加入列表
  22. 22. 加入列表
  23. 23. 加入列表
  24. 24. 加入列表
  25. 25. 加入列表
  26. 26. 加入列表
  27. 27. 加入列表
  28. 28. 加入列表
  29. 29. 加入列表
猜你喜欢

最新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