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on Sound

简介: 与Samla Mammas Manna等这些RIO运动(当时由英国兴起的一种把实验手法引入到前卫摇滚中的风格)的中坚乐队稍有不同,Parson Sound更多的是从低限理论受到影响,那些狂放的噪音与浑浊肆虐的背景回授在许多时候仍然被节制在一个回复的节奏与低音之中,这也是与当时正在 更多>

与Samla Mammas Manna等这些RIO运动(当时由英国兴起的一种把实验手法引入到前卫摇滚中的风格)的中坚乐队稍有不同,Parson Sound更多的是从低限理论受到影响,那些狂放的噪音与浑浊肆虐的背景回授在许多时候仍然被节制在一个回复的节奏与低音之中,这也是与当时正在德国兴起的Kraut rock风潮同步的,他们从东方哲学和印度raga音乐中得到灵感,强调以最简单的段落重复来营造听觉上眩晕感,使听者进入一个深层次的冥想状态,以抵达所谓声音与思维交汇后最深层的内核。表现在音乐上,一部分直接通过节奏与器乐的冗长回复来实现,另一部分则通过与民谣的嫁接,采用各种原声乐器以及诸多简陋奇特的敲击乐器,通过延迟混响等各种效果来制造一种疏离混沌的聆听感受,前者可从如今的后摇乐队中找到影子,后者则是如今那些Acid folk乐队的惯用手法,这两点在Parson Sound时期已经初现雏形,而在随后乐队的发展中更是得到确认并且被进一步丰富和延展。
68到69年间乐队先后改名为International Harvester ,Harvester,阵容在这段时间内也得到稳定,其中包括乐队一直以来的灵魂人物Bo Anders Persson和他的另两位老搭档鼓手Thomas Gartz和长笛及萨克斯演奏Thomas Tidholm ,在那张以International Harvester为名发行的《Sov Gott Rose》(意为紧睡的蔷薇)中,大部分歌曲都未超过3分钟,他们把轻巧明快的北欧民谣引入到冷静的Kraut rock节奏当中,吉他演奏舍去多余的表演化枝节,然后祛除了民谣中人声的质朴之气,代之以更为自由即兴的演唱,使得音乐听起来有着一种天真怪诞的异境色彩,从同名曲Sov Gott Rose的改变就能看出他们在风格上的变化,这首歌曾是Parson Sound时期的经典曲目,那是一首由扭曲的吉他人声带来的鬼魅般的长曲,而在这张专集中则被演绎成一首沉静忧伤的动人小调,专集里不论是那首仅20秒钟钟轻松诙谐的无厘头式的Statsministern,或是Skodetider这样25分钟充斥着嘶鸣的吉他与冷静节奏的冗长曲子,都不再有前作的暴烈与迫人的沉重感,密不透风的噪音墙变得温和而冷静,沉重压抑的节拍也开始轻巧而富于弹性,分贝数的降低却并没有造成力量感的削弱,在那些零碎稀疏的风景中传达着的却是更为内在的疏离与荒芜。69年乐队再次改名为Harvester后推出的一张唱片《Hemat 》更象是《Sov Gott Rose》的一次强化与统一,散落的原声段落仍然俯首可及,疏落的节奏变得更为倔强坚定,但曲式结构的编排更显跳跃性,乐曲虽不及International Harvester时期灵动,但明显更为紧凑,呓语般的人声被淹没在那些缓慢燃烧般推进的由吉他鼓点织就的回复中,带来的是一种药物般纯粹的幻觉体验,除此之外,Hemåt中沉着大气的萨克斯,Nar Lingonen Mognar中迷离的异域器乐,Bacon Tomorrow中欢快民歌下尖利的女声都是专集令人一再回味的精彩瞬间。
从《Hemat 》和《Sov Gott Rose》这两张专集可以看出Bo Anders Persson和他的伙伴们在器乐演奏与音乐理念上的日益成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Hemat 》发表后,乐队的原始成员,核心人物之一Thomas Tidholm离队,和他的妻子Anna-Clara Tidholm一起继续他的诗歌创作和舞台表演事业,不论在之前的任一时期,Thomas Tidholm的长笛和萨克斯演奏一直是他们音乐中丰富表现力的部分源泉和推动,他的离去对乐队的发展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剩下的成员把乐队改名为Trad gras och stenar(意为树木,草地和石头),并且一直沿用至解散,Trad gras och stenar是他们最稳定最多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时期,但在音乐上却不见得比之前的作品更精彩,于70年发表的《Träd Gras Och Stenar》除了保持着一贯的民谣元素与前卫音乐的融合,他们还在音乐中引入了一些funk成分,节奏上更富动感,以往火星四溅的吉他表现也收敛的多,这也是他们诸多作品中最为动听的一张,但已没有了前作中咄咄逼人的锋芒和才气,部分曲子听起来就有如Can的再版,但象Svarta Ppla这样低沉颓靡的作品仍然显示了他们不凡的功底和独特气质。第二年Jakob Sjoholm加入乐队与Bo Anders Persson一起担当双吉他演奏,随之发行的《Djungelns lag 》是一张精彩与平庸各半的作品,专集中既有Dibio这样令人眼亮的Frank zappa式即兴小品,也有Tidigt om morgonen这样充斥着柔滑吉他与温情钢琴的颓废情歌,而最后一首30多分钟的Amithaba则是Pink floyd与Amon duul一次令人叫绝的混和,从前段的沉静从容到后段的爆发承接流畅自然,各段间氛围的营造也相当到位,某种程度上这首歌也是当今那些后摇乐队的一首范本。接下来的72年Trad gras och stenar先后发行了两张作品《Mors Mors 》和《Rock for kropp och sjal》,曲风比之《Djungelns lag 》要更显开放和富于激情,除了少数曲目依然保留着Trad gras och stenar之前标签式的冷静推进,多数作品都显得迷幻味十足,吉他的表现力得到加强,人声和节奏也更靠近早期Amon duul。在这两张唱片发行后,乐队也随之宣告解散,然而传奇却依然没有结束,除了各自都有精彩个人作品推出,他们还在Hot Boys ,Arbete & Fritid,Stenblomma,Prins Latt,Bitter Funeral Beer Band等乐团中继续延续着各自不同的音乐历程。其中象将民谣爵士与前卫摇滚结合的Arbete & Fritid,以及曾在Ecm发碟的以雍容冷冽曲风见长的爵士乐团Bitter Funeral Beer Band等都是瑞典音乐史上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名字。
纵观这支命运坎坷的乐队在各个时期的表现,Parson Sound无疑是最具活力与锋芒的时期,作品有着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和新鲜粗砺的地下色彩,International Harvester 和Harvester是乐队的风格成型期,这时期虽然仅有两张作品问世,却是乐队整个历史上最精彩最杰出的作品,他们把本土民谣与kraut rock的低限手法以及其他当时最前卫的音乐理念结合,创作出了那个黄金岁月最令人动容的声音之一,在重要成员离去导致的伤筋动骨后,乐队依然继续坚持前行,Trad gras och stenar高产的作品使得他们在瑞典音乐界影响日益扩大,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他们对既有理想的固守与突破本身窠臼间的碰撞与妥协,3年间的4张作品更加圆滑老练却依然保持既往作品中盎然的内在灵性,音乐元素的采用也更为丰富,特别是吉他的演奏更富迷幻色彩,不过这毕竟是以牺牲其部分固有风格为代价的,本色的削弱和锐气的消失使其在后段尽显疲态,解散也在必然之中。和那些当时极为活跃并且对摇滚乐做出了革命性贡献的众多kraut rock乐团一样,他们的这些唱片和他们的名字一起在很长时间内被人们遗忘,直到近年随着对当年kraut rock运动的重视以及在瑞典本土音乐厂牌如Silence的努力下,他们才重新被人们提及和追捧,Träd Gras Och Stenar近年来也随着其唱片再版开始了重组演出并有着一些早期现场和一张新作品问世,如今他们的名字已成为瑞典音乐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浓重一笔,而其在音乐上所做的探索对后世瑞典甚至北欧的现代音乐都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by Rolf Semprebon
Parson Sound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radical experimental rock bands of Sweden and the nucleus of a lineup that went on to become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Harvester, and eventually, Trad Gras Och Stenar. With their expansive intake of styles as diverse as West Coast psychedelic music and the Velvet Underground's minimalism while still retaining a hint of their Swedish roots, Parson Sound created an unusual sound similar to early Krautrock, though predating its beginning by a year. The group began in Stockholm in the spring of 1967 shortly after a visit to Sweden by minimalist composer Terry Riley to perform his classic "In C," as well as a new work with Swedish school children called "Olson III." Guitarist Bo Anders Persson, a student at 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 who had already experimented with tape music, participated in the "In C" and was deeply inspired by Riley's open-minded aesthetic in contrast to the stifling atmosphere of the university. Persson started Parson Sound as a free improvisational group with cello player Arne Ericsson, also from the Academy; bassist Torbjörn Abelli, a music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Stockholm; and radio journalist and poet Thomas Tidholm, who met Persson while working on an article. Thomas Mera Gartz, previously the drummer for the psychedelic beat group Mecki Mark Men, soon joined the group and in the next year, others came and went in the loose collective, including Urban Yman, Bengt Berger, Bjorn Fredholm, and Kjell Westling. By summer 1967, Parson Sound was performing before audiences in cafés, clubs, and festivals and they also gigged a couple times on Swedish radio in September and December of that year. Parson's repetitive and hypnotic riffs were quite similar in sound to the Velvet Underground in its more improvised phase, so it was only fitting that in February 1968 they were part of an Andy Warhol exhibit at Stockholm's Museum of Modern Art. Eventually, the group coalesced around Persson, Abelli, Tidholm, Ericsson, and Yman and by summer 1968, they had changed their name to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to further refine their sound. This group would eventually become Trad Gras Och Stenar, while several of Parson's alum went on to another progressive experimental group, Arbete Och Fritid.

Parson Sound的歌

推荐资讯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为什么每个创作者都需要专属选题素材库?做内容创作的人,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灵感来了的时候文思泉涌,可没灵感的时候盯着屏幕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更...

142 2025-10-06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你可能觉得公众号注册就是填几个信息的事,殊不知,这里面的每个选择都像蝴蝶扇动翅膀,未来三年的运营轨迹可能就被悄悄改变了。很多人刚开始没当回事,等到后面想调整,才发现处处受限,那叫一个后悔。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注册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到底能给未来的运营带来多大影响。​📌账号类型选不对,三年运营路难

538 2025-10-06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 2025 公众号托管服务的底层逻辑:不是代运营,是 “结果交付” 这年头做公众号托管,还只停留在帮客户发文章、改排版?趁早别干了。2025 年的托管服务早就变了味儿 —— 客户要的不是 “做了什...

558 2025-10-06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上周帮同事核查一篇AI写的行业报告,发现里面把2023年的用户增长率写成了2025年的预测数据。更离谱的是,引用的政策文件号都是错的。现在AI生成内容速度快是快,但这种硬伤要是直接发出去,读者信了才真叫坑人。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AI写作怎么做好事实核查,别让你的头条文章变成 误导重灾区 。​📌AI写

290 2025-10-06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维度一:选题像打靶,靶心必须是「用户情绪储蓄罐」做内容的都清楚,10w+爆文的第一步不是写,是选。选题选不对,后面写得再好都是白搭。高手选选题,就像往用户的「情绪储蓄罐」里投硬币,投对了立刻就能听到回响。怎么判断选题有没有击中情绪?看三个指标:是不是高频讨论的「街头话题」?是不是藏在心里没说的「抽

911 2025-10-06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不值得买?AI模板库和秀米H5谁更胜一筹?🔍135编辑器会员的核心价值解析企业级商用保障与效率提升135编辑器的企业会员堪称新媒体运营的「合规保险箱」。根据实际案例,某团队通过企业会员节省了大量设计费用,完成多篇内容创作,单篇成本从千元降至百元内。这得益于其海量正版模板和素材库,

627 2025-10-06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2025恢复指南🔍新公众号限流的核心原因解析新公众号被限流,往往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超过70%的限流案例与内容质量直接相关。比如,有些新手喜欢用“震惊体”标题,像“惊!某公众号三天涨粉十万”,这类标题在2025年的算法里已经被明确标记

212 2025-10-06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高的3大核心原因现在用AI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重复率太高。明明是自己用工具生成的内容,一检测却显示和网上某些文章高度相似,这到底是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AI训练数据的重叠性。不管是ChatGPT还是国内的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其实大同小异,都是爬取的互联

422 2025-10-06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公众号运营者的效率革命做公众号运营的朋友都知道,排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一篇文章从内容到排版,没几个小时根本搞不定。不过现在好了,135编辑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135编辑器是提子科技旗下的在线图文排版工具,2014年上线至今,已经成为国内新媒体运营的主流工具之一。它的功能非常

437 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