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江苏:人才市场供需失衡 专家提醒冷静对待公务员考试
上传日期:2005-02-25 | 来源:江苏商报 | 标签:公务员考试 江苏
江苏:人才市场供需失衡 专家提醒冷静对待公务员考试
时间:2005-02-25     小编:
【报道】 本报记者曹露报道

报考公务员再次火爆


截至昨天,南京市国家公务员招录现场报名全部结束。据统计数据显示,共有7187人报名,以379个职位来计算,平均比例高达18.96∶1。其中,最火爆的公务员职位是秦淮团区委的一个岗位比例是246:1。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103个部门拟录用8400余名公务员,网上报名者达54万人次。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其中38个部门的报考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1。


与公务员报名现场沸腾的场面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基层单位招聘的冷清。很多用人单位常年在人才市场设点招聘,却总是空手而归。一方面是一年胜似一年的就业压力,一方面又是岗位供需的严重失衡,究竟症结何在?面对如此形势,作为求职者究竟该如何考虑? 有人力资源专家指出,报考公务员形成如此热潮,说明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在大大增强;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报考公务员竞争比率如此之高的背后,埋藏着隐忧。


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踏入新世纪以来,报考公务员的热浪,在高校中一年比一年汹涌,万人抢挤独木桥的场面一次又一次重现。


昨天是南京市国家公务员招考现场报名的最后一天,记者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看到,该中心仍是人头攒动,张贴信息统计表的幕墙前挤满了报名者,他们仔细地看着相关数据,根据前一天的报名情况来决定自己填报哪里。


去年,南京共提供400多个职位,结果引来近6000人报考,今年,虽然职位只有379个,但却招来7187人报考,个别职位出现了一两百人争抢的现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月,南京6大行业、28个专业的职位因人才难觅而全线告急,其中20个咨询类岗位,仅有1名求职者应聘,就连财务、审计、商业、贸易、文职等以往不愁无人应聘的岗位,同样招不到人。 人才市场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曾有一个用人单位每周都带着近20个岗位前来招人,仅招聘摊位费花了上千元,某些岗位却次次空手而回。


据南京市人才市场2月上旬的统计数据显示,岗位需求方面,咨询类职位首次占据榜首,其次是销售类,人事、行政管理类居第三,电子、电气类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其他岗位需求较大的有生产制造、机械、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工程技术、建筑道桥、通讯通信、财经、金融、投资、证券类、财务、审计、商业贸易、公关文秘、科研、广告、企划。去年上半年的一组数据显示,营销人才的总需求为24661人次,市场供给仅为3057人,占不到20%的比例。


据一份调查显示,造成现在用人单位招人难、求职者找工作也难这种两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两者的期望值存在误差。一是用人单位想节省人力成本,而求职者期望值较高,两者往往无法达成共识。另外,招聘方总是希望招来的人实际能力符合或高出岗位的基本要求,能够直接开展工作或可以做更多的事;应聘者总是不满足于已熟练操作的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一方面,众多企业将工作经验作为首要条件,纯粹的“拿来主义”,尽可能地降低招聘成本;另一方面,大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苦苦寻觅能够真正得到重视、得到业务培养、得到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这两方面的不一致,某种意义上对人力资源的社会配置产生了抑制作用。


是用人单位给不起求职者公务员的待遇,还是求职者太过挑剔?南京人才开发公司有关人员介绍,一方面,包括允许在职人员报考等相关政策的松动,打破了公务员来源结构单一化的局面,加上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纷纷挤入了公务员报考队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学生的择业观仍显得单一,如果求职者求职时有报考公务员一半的热情,也不会出现许多企业大呼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更不可能有人才市场某些职位月月挂在市场需求榜首的局面。


据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这个就业“独木桥”,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对公务员的安稳认识有偏


希望“工作安稳”的心态,是多数大学生选择入职公务员的主要动因。记者昨在文化艺术中心随机调查的近50名报考者中,70%以上的人都明确表示,选择公务员只是求工作稳定,其余则表示是家长意见或是个人原因。还有部分报考者认为,虽然公务员工资待遇不算太高,但至少也是个官。


南京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现在很多人看好公务员主要是看中了工作的“稳”,但稳的背后有不稳。现在对公务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学习、业务学习都有要求,警察还有体质体能的要求,新人进去后先要经过实习期考察。很多公务员会经历漫长的锻炼、考察阶段,虽然不轻易辞退,但是调换岗位,难以出头是很正常的,因此而辞职的公务员也不少。此外,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进入这个行当的多是优秀毕业生,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原来的同学的收入远远超过自己,很多人心理难免失衡。另外,受国家工资体系的制约,公务员的工资不可能巨幅增长,同时随着医疗改革等制度的进行,公务员的即期支出也会逐渐增大。


报考现场,一位2004届毕业生对记者说,如今市场竞争太激烈,想找到一个工资高又稳定的工作不容易。况且,如今的大学生成把抓,没有关系根本进不了好的工作单位,基于这个考虑,她想趁年轻谋个上下班时间固定、安稳、收入又相对有保障的公务员工作。


对如此高涨的应聘热情,前来招聘的政府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既感欣慰,又存担心。一位招聘负责人说,众多优秀人才踊跃报考是好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但部分人的报考有盲目性,仅把它作为一种大海捞针的求职手段,有的报了名却不参加考试,还有的考上后不去报到,让单位错失了选才良机。


同时,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也有误区,认为这是一份安稳活,其实不然。随着近两年一系列政策制度的相继出台,从入门时的“凡进必考”到升职时的“竞争上岗”直至不合格被辞退,都意味着这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特别是机构改革以后,人员减了,工作却没有减,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高了,因此,公务员并不是没有竞争,没有淘汰,只是淘汰率相对低一些。


南京市人才市场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从表面上看,每年的公务员招考是计划性因素起主要作用,而普通招聘则以市场需求为主体。主观上,一两百人报一个职位,公务员报考的竞争远比市场上招聘激烈,但是更多的大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眼前所见心中所图的是一次竞争后的一劳永逸。


创业意识和实践的缺失


近两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变得炙手可热。一年一次的公务员招考现场,每次都被报名者围得水泄不通。现任南京某大型外企人力资源总监黄先生,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他认为,公务员竞争如此激烈,说明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创业精神,因为这不但是解决个人就业问题,也是涉及城市经济未来发展,以及提升整个城市精神的命题。


黄先生如此分析公务员热:从主观方面来看,公务员热说明公务员仍然是人们向往的职业,虽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不算高,但就我国的现状来说,“官本位”的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深;第二,更多的求职者是看好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稳定,福利待遇的周全,甚至认为能带来一定的灰色收入,这也是导致挤破头的很重要的原因。公务员招考中出现这股“热潮”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人才就业应该走多方面、全方位的渠道,往一条胡同挤其实限制了人才的合理利用,也是就业形式的畸形。


黄先生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全社会应更注重创业氛围的营造,而求职者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更应该加入到创业中来。


据南京市创业者服务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南京100个人中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有创业冲动,但是真正实现创业的却只有寥寥几人。究其原因,前期资金不足、缺少创业前培训、缺少合适项目等都是阻碍创业成功的因素。该中心创业专家表示,去年南京曾有一项对620人抽样调查显示,42.7%的创业者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40.4%的创业者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两个价值取向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83.1%,这就有力地说明南京市的创业者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政府部门应该对此积极引导,进行广泛宣传,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整个城市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创业相对于就业,自然风险较大,但是机会也大。如果在一座城市里创业和创造蔚然成风,不仅可以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实现自我就业,同时又能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其结果不仅是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也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创造效益的化。(5版《经济南京》)

更多公务员考试相关文章
热门公务员考试
最新公务员考试
复制全文
返回顶部